主人信息
城市骆驼
落于:心斋
博文:148篇
网站积分:1318
|
[原创]借鸡生蛋”者的生财之道 |
作者 :城市骆驼
| 日期 : 2003-09-15 20:16 | 阅读数: 546 |
“借鸡生蛋”者的生财之道
———揭开医疗市场的黑幕
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再加上行内人士的讳莫如深,使得医药行业云山雾罩,许多不法之徒
趁机混水摸鱼,牟取暴利。
“借鸡生蛋”便是其中之一。所谓“借鸡生蛋”是指不法之徒利用正规中小型医院以承包设专
科的形式牟取暴利,也即“院中设医院”、“院中设专科”。“借鸡生蛋”比假冒伪劣更具隐
蔽性、欺骗性、危害性。
稍微留心各种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便会发觉,关于医药的广告何其多,最典型的广告
便是:“××医院××特色门诊引进了最新技术”、“××医院××专科敬告广大病友”,以
后便是大量的医学术语,似真非假。久病难医的患者由于治病心切极易上当。
其实,细加分析,这种广告大都有共同的规律可循:一是××医院一般为中小城市的二级小医
院,如区级医院、妇幼保健院、防疫站等。这种医院由于规模小,不甚正规,容易滋生腐败,
正是”借鸡生蛋”者瞄准的对象。二是几乎所有的专科都是针对慢性疑难病,如糖尿病、肝病
、癌症等,或者泌尿系统疾病。理由很简单,慢性疑难病需要长期治疗,可以牟取暴利,即便
治不好,也好推委;而性病患者,或者由于羞于启齿不敢到大医院,或者即便治不好也不好意
思声张。而这种心理正好落入设伏者的掌握之中。三是所有的专科都无一例外的会“郑重”告
诉患者要上“××楼”。道理很简单,你上错了地方,他不白忙活了。
“借鸡生蛋”者大多属于沿海或内地先富起来的一类人,由于医药市场的一直不规范和其特殊
性,使得他们有着从事医药丰富的“经验”。他们大多不具备执业资格。据笔者所知,在湖北
从事这行当的有许多就来自福建某一山村,有报道说,那一个村都从事开设性病专科这个行当
,已形成相当规模和“经营理念”。
他们选择“借鸡生蛋”这种方式,无非是由于:一是他们自己大多不具备执业资格,但又瞄准
了这个具有丰厚利润的行当,便选择“曲线赚钱”。二是可以节约大量资金,诸如房屋、税收
等。三是可以避免很多麻烦,如卫生部门的检查,以及开设门诊所需的手续等。四是医院本身
的无形资产,就是他们可以挖掘的金矿。
他们一般与医院领导暗下达成某种协议,实现双方的互利,而置医院的利益、卫生法规及法律
而不顾。当然双方也有义务:”借鸡生蛋”者少不了给医院领导好处,而院长大人则负责提供
保护,诸如卫生部门的检查以及患者的质疑,他会一律告知这是本院职工搞的承包。
透过种种迷团,我们可以看到”借鸡生蛋”者开办的“专科”所搞的把戏及存在的现状:其一
,虽然有一部分人是他们为了应不是之需而请的本院医生,而大多数则是他们自己人或私自请
的人,以利于把守药房及收费室这样关键的部门。其二,药房及收费室多是独立的,这样一来
,国家明文规定药价,检查费必须公开等规定则形同虚设,而任由他们胡来。他们往往把药价
抬得很高,笔者曾经见到,同一种药,专科是医院的许多倍。而且他们惯用的伎俩便是药品无
标签或更换标签,或秘不示人,宣称是进口药或祖传秘方。其三,坐诊医生极不正规,尽管有
一部分医生是从医院请来以应付检查,却任意拔高医生的职称,动辄教授、主任医师。更别说
大多医生都是“马路医生”,却堂皇地挂着××医院专家教授的牌子。而医院职工不认识专科
医生更是见怪不怪。
“借鸡生蛋”者为了有效地最大限度地牟取暴利,惯用的伎俩有:
一、定期搞“专家义诊”,在媒体上大肆做广告,还要拉上大红条幅,以增加欺骗色彩。诸如
:“全国肝病治疗中心”、“转阴王”、“国家星火计划××工程”。或者杜撰全国知名专家
名字,反正患者也不知道,只要到时拉一个老者冒充便成,其实就是江湖游医也不一定。
二、定期搞一次“买×送一”或“检查费全免”之类的活动,诱惑患者上当。
三、铺天盖地的广告。其中电视台是他们最好的武器,在电视上貌似科学天花乱坠的胡吹。笔
者就曾在湖北见到这样一个笑话,电视上一个穿医生服装的在那里循循善诱地向大家普及医学
知识,字幕打的是当地××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而我适巧到另一个城市时,居然也看到这位
“教授先生”频频在电视上出现,字幕打的却是这个城市××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让我佩服
这位“教授”飞天有术,也让我看穿了”借鸡生蛋”者的粗劣把戏!
电视广告具有强大的循循善诱的鼓惑力,也带有强烈的欺骗性。如HBV—DNA检查,其实不过是
一项检查乙肝病毒有否复制的标志,在他们那里却扩展成了“检查有没有复制,复制数量是多
少,需不需要吃药,吃什么药”这样绕口令般貌似科学大而无当的煽动性、欺骗性的术语,然
后又解释怎么与众不同的效果,“把病毒从肝细胞中提出来并把它杀死”,让你真假难辨。
同样的,请“医生”在电台“义务讲课”,也极具煽动性。患者打电话问情况,讲课者往往会
把早已背熟的一套东西讲的头头是道,把患者拉入“陷阱”。笔者曾认识一名“讲课者”,从
未学过医,不过背得一些医学术语罢了。“病人最好骗!”“讲课者”不无得意地如是说。
四、欺骗及恐吓。尽管他们也有似乎很先进的检查仪器,但常常也是欺骗病人的道具。病人本
来无病却让他们给检查出有病,于是病人花了大把的钱终于“治好了”。最后,还赢得了病人
的感激,骗你没商量。而”借鸡生蛋”者还因此多了吹嘘的第一手资料,如治愈率达到多少。
真是一举数得。没病或病很轻微根本不需治疗,在金钱刺激下,医生们便“神情严肃”地恐吓
病人“不治便会××”,从心理上击溃病人,病人最终掏出大把银子了事。
之所以,“借鸡生蛋”能把专科开办得下去以及这些伎俩能够行的通,这与当前某些不正常的
现状有关:一些医院的领导的腐败;卫生部门的监督不力,甚至监守自盗;媒体为了拉广告而
不顾广告内容是否真实。
|
|
回复人:城市骆驼
|
回复时间:2003-09-15 20:1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