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信息
城市骆驼
落于:心斋
博文:148篇
网站积分:1318
|
[原创]揭开医疗市场的黑幕(2)透视门诊 |
作者 :城市骆驼
| 日期 : 2004-06-10 21:23 | 阅读数: 396 |
透视门诊 ——揭开医疗市场的黑幕
干什么最赚钱?如果有人告诉你开诊最赚钱,你不要以为是笑谈。看看我们周围无孔不入的诊所便知端详。 为什么诊所如此之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如果有许多人从事某一项活动,甚至铤而走险,一定是因为它背后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在驱使。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目前相关法规的不完善,及执法部门的执法不力,使得医药行业成为一个特殊的很难为外人所知的“黑洞”,这“黑洞”对热衷金钱的人们有着巨大的引力。于是,许多人按捺不住,由是诊所遍地开花,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目前,开办诊所的主要有三类人: 其一,城市里的诊所多是医院里的职工以医院的名义,以承包的形式再外面开设门诊,他们一般有执业资格,有从事临床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单他们通常只以承包人的身份出现,也即“老板”。通常他们还会请一些“医务人员”而请的这些“医务人员”大多数都不具备执业资格。 这些“医务人员”中最重要的便是有“经验”的江湖游医,因为江湖游医有走江湖的绝活,诸如如何让病人肯花钱,尽可能的花钱。这些“江湖游医”通常有察言观色的本领,能动察病人的心理,更兼巧舌如簧,能让病人乖乖就范。由此,承包人的执业资格与江湖游医的“淘金术”便一拍即合,成了搭档。于是,承包人为江湖游医提供避风港,江湖游医为承包人尽可能多地赚钱,承包人与江湖游医便形成了类似自然界中的“共生”现象。 还有更大胆的,有些江湖游医直接与医院领导相勾结,打着医院的招牌,“借鸡生蛋”,从事非法活动。 无论哪一种承包,承包人与医院领导在经济上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一般与医院领导暗下达成某种协议,实现双方的互利,而置医院的利益、卫生法规及法律而不顾。当然双方也有心知独明的“义务”:承包人少不了给医院领导好处,而院长大人则负责提供保护,诸如卫生部门的检查以及患者的质疑。 其二,农村里的诊所则是问题最大,其医务人员大都不具备执业资格,很多就是游医出身,或者自学了几年就操刀上阵。因而,频发医疗事故甚至出人命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于农村相对偏僻,农村干部的庇护,卫生部门的执法不力,在农村尤其城乡结合部开办诊所正如火入荼。 其三,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诱惑下,许多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医务室也闻风纷纷出动,要分一杯羹,也自外办起了诊所。一般而言,这些诊所招牌前面都会附上×× 单位,多少有些理直气壮的意味,似乎也说明其是有组织的,有组织的当然就是合法的。实际上,他们多数未接受过正规训练,也无多少实际临床工作经验,他们顶多只能充当发发药、应付简单检查的角色,根本无法胜任正常的诊疗工作。因而,其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诊所多了,按理说人们选择的机会也就多了,也应更方便了。但经过深入调查、详细分析,其中却深藏着巨大的隐患,这些隐患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而这些隐患与目前这些诊所的现壮有直接的关系。 这种现状的形成实际上与这些人不具备执业资格是息息相关的。既然未接受过正规训练,也无多少实际临床工作经验,他们的操作及诊疗肯定也正规不了。他们一般对最基本的医学常识及诊疗常规似是而非,含糊不清,诸如:不做皮试或对皮试原则的模棱两可,滥用抗生素,对无菌操作的无知等等。 由于诊所的相对独立,人们对医疗的陌生,及对医务人员的敬畏心理等因素,给经营者提供了暗箱操作的可能。 为了最大限度的牟取暴利,他们往往会不择手段。其惯用的伎俩有: 一、在用药上动手脚。 静脉注射是最易也是他们最常下手的地方,因其隐蔽性很强,如:扣减剂量;贵药换成便宜药;如果打三天针,头两天就有可能只是葡萄糖或盐水,第三天才上抗生素等。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一是这样本身就暗含着巨大的利润;二是可以拖延病程,再“刮”一次。可谓用心良苦! 其它的还有,把药拆开卖,或冒充进口药,价格任由他说,几分钱的药可以卖成几元钱。 二、心理战。 坐诊的医生一般都是“江湖高手”,深暗心理战的技巧。他们善于察言观色,而洞悉患者的心理,更兼巧舌如簧,他们通常会使出浑身解数,用劲欺骗手段,拉患者入套。若还不上当,医生便会“神情严肃地恐吓病人,不治便会××”,从心理上击溃病人,病人最终掏出大把银子了事。手法高明的往往还会套出患者身上带有多少钱,然后开出来的药费会不多不少,正好“洗干”患者。 甚而有缺德者,明明诊治不了,为了赚钱也要狠心“刮”一笔,病人钱花了不说,病还照旧,甚至出人命的都有。笔者就曾见到几个这样的农村医生,只是农民大都意识落后,亲人被诊死了,闹一闹就算了。 这其中的利润有多大,说了恐怕没几个会信。据笔者了解,即便在农村开诊所,一个月可赚1万元左右,前几年经济状况好时,赚得还要多。 笔者认识一个在农村开诊所的,学过三年中医,他到还坦率,“切脉只懂一点,主要靠望闻问。”——也够玄的!他全身穿着很阔气,现代通讯工具也一应具备,与前来就诊的农民形成鲜明对比。谈起收入,他毫不隐讳,也很自豪,“我的收入比大医院的医生要强多了。”他说非典期间,一天就能挣一万元。问及有没有执业资格证书时,他坦诚说没有,还说也不需要,只要村里同意即可。 这里面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没有执业资格的到处开诊所而那些从正规医科大学毕业、拥有执业资格证书的反倒开不成诊所,原因是各个地方卫生局说是要严肃医疗市场,不再办营业执照了。——何其荒唐!笔者认识许多刚走出医科大学校门的朋友,找不到医疗单位,想开门诊也不成,最后只好另谋生路,有的就做起医药代表,有的干脆改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各个地方卫生局就是罪魁祸首。
|
|
回复人:扬帆
|
回复时间:2004-06-16 19:40
|
很无奈的现实!
可能,根本原因还是中国贫困人口太多,正规医院的收费让他们望而却步,这才让那些“诊所”茁壮成长吧。
|
|
回复人:kivo2004
|
回复时间:2004-07-19 16:06
|
哎,前不久我生了大病一场。去医院看病被医生吓个半死。药费又很贵
真应了那句话:没什么不要没钱,有什么不要有病。
报纸上不久前还登了关于这方面的消息
短期内这种现实恐怕是无法改变的吧。
要改变就要阵痛某些人的利益,动摇一张巨大的关系网络,谈何容易??
|
|
回复人:扬帆
|
回复时间:2004-07-20 18:2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