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信息
裁子
落于:
博文:42篇
网站积分:223
|
[原创]由《万历十五年》想到的 |
作者 :裁子
| 日期 : 2004-11-20 20:23 | 阅读数: 573 |
    前些日子翻书柜,看到一本比较面熟的旧旧黄黄的薄册子,封皮上赫然五个宋体字:万历十五年。仔细一看,标题旁不远处的是作者名,(美)黄仁宇。仔细二看,标题后面还隐隐约约端坐着一尊人物,排除是作者像的可能性,他应该就是万历皇帝朱翎钧了。猛然一搜脑海,发现对万历皇帝对明朝历史的了解空白得像一张纸,一张白纸。于是决定翻开这本不知猴年马月进驻我书柜的书。      这些年特别流行历史剧,刘罗锅算始作俑者,跟屁的有还珠格格系列、康熙微服私访、纪晓岚系列等等等等等等,恶俗得一塌糊涂。写书的也同流合污,一本本砖头似的帝王传记扔出来,描写的多是宫廷秘史帝王家谱,奇怪的是也居然有人去啃。在这么多所谓历史作品的垃圾横行肆虐下,一本正正经经的历史书也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当然有人看到这里会拍案而起说我假正经,在这里申明一下,其实我是深怀同情的。大家在厕所里呆久了,反而难以适应新鲜空气了。     黄仁宇先生是在美国研究中国历史的历史学家,根据中国古人的经验,身处山外的他,一定能看清中国历史的庐山真面目。     从一个无所作为的皇帝统治期间平淡无奇的一年写起,慢慢牵涉出这个封建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全方面的积重难返。书中花大篇幅描写的万历皇帝、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模范官僚海瑞、爱国将领戚继光、哲学家李贽都曾上下而求索,却都难以挽救这个帝国一步步走向崩溃。作者在序中有句话很能概括这本书:“说明十六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的侧面形态。”在全书的结尾还点睛道:“这是一部中国历史失败的总纪录。”批判不可谓不尖锐。对于中国从唐宋的辉煌下落到明末的衰败,作者把问题症结找出来,归结为中国千年来的以儒家思想的道德观念替代了法律,致使国家难以得到有效的、数目化系统化的管理。      对于我这一篇,我想不必过分赘述《万历十五年》的内容,黄仁宇先生已然将一切问题、思考在书中阐述得很清楚,这本薄薄的册子极具价值、字字珠玑,自然更不需要我来做广告。我在这里主要说几下我由此书产生的一些看法。      历史是曾经的未来,未来也终将变为历史。所以我看历史书比较缺乏时间观念,历史这门学科也学的不算好。不过常常让我困惑的是人们对于学生历史学得好不好的评价标准。一个学生如果背了一大堆诸如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就算历史学得好的话,那他的价值还不如一本几十块的历史百科全书。我的观点,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记忆,思考才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最大标志。不过种种迹象表明,现在的很多中小学历史课就只是在批量生产历史百科全书。     黄仁宇先生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大历史观”的研究历史的方法,也就是站在一定高度、注重群众运动对历史的贡献等等,相对来说,对于个人的贤愚得失并不看重,认为他难以推动历史巨轮的前进。大历史观使我们能够摆脱细枝末节的干扰,以纵观全局的态度看待历史。这种观念自始至终覆盖了整本书的文字。在这里我要放点厥词,虽说我们学生学习历史过于表面化,注重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在研究历史的规律方面几乎为零,但全盘抹杀或忽略个人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力量也难以服人。也许是受了尼采的影响,我始终觉得个人的力量虽难改变历史的潮流,但花都不开是不可能有果结的。按黄仁宇先生的说法,没爱因斯坦,也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提出相对论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这话也对。可仔细想想,时间不也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吗?
|
|
回复人:城市骆驼
|
回复时间:2004-11-21 11:14
|
|
回复人:城市骆驼
|
回复时间:2004-11-21 11:14
|
|
回复人:裁子
|
回复时间:2004-11-21 18:25
|
`
`
`````谢谢``
`
`
````说不上深刻```只是自己的一些对于此书和历史方面的见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