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信息
裁子
落于:
博文:42篇
网站积分:223
|
[原创]侠之大者——看武侠入选高中课本 |
作者 :裁子
| 日期 : 2005-03-19 18:25 | 阅读数: 575 |
1 司马迁《史记》里有篇《游侠列传》,专门记载了许多为当时人所不齿的侠客。从他的描写看来,这些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确值得人们赞颂。然而游侠不受拘束、放浪不羁的个性,使得他们始终难以见容于统治阶级。甚至一些恃强凌弱、好勇斗狠的豪暴之徒也自命为侠,致使匹夫之侠在民间的形象变的跟土匪强盗无异。唐代酒诗仙李白之不容于朝廷,亦因其侠气纵横,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也唯有此种豪气千云的侠者,才写得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样虎虎生威的诗句。可惜就因他们不拘俗见、野鹤闲云般的个性,加深了世俗对侠客的偏见。
最早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应是唐人传奇中的《虬髯客传》等。后来有广为人知的《水浒传》《七侠五义》等等。 现代武侠小说更趋兴盛,从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还珠楼主和王度庐等人的作品,到梁羽生、金庸、古龙三大家。成就最高的金庸古龙,一直是街头巷尾谈论的焦点。 2 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读武侠小说,第一部是金庸的《神雕侠侣》。时光流转岁月不居,匆匆数载间,我断断续续看完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十四部金庸作品。高一的寒假,我又开始读古龙武侠。
武侠小说的情节当然是很重要的环节。小时候懵懂,一直是被故事情节牵着鼻子走。对于书中的一些情感、人生道理只不过囫囵吞枣,一带而过。大些了比较看得懂后,我才渐渐全心全意地融入光怪陆离的武侠世界,体味个中世事无常、人情冷暖、为人之道。金庸的武侠小说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我沉浸其中。
金庸原姓查良,乃浙江海宁查良家族后代。书香门第,学风浓厚。金庸自小身受传统文化熏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所以在金庸小说中,还是不少封建文化如忠孝礼义的存在。然而金庸之所以高于梁羽生,就在于他不固步自封抱残守缺。如杨过于小龙女的师生恋,《天龙八部》里大英雄乔峰对汉辽民族仇杀、战乱殃民的坚决反对,《鹿鼎记》对反清复明的理性思考,都体现了金庸进步的思想。 金庸说,“我写小说,旨在刻画个性,抒写人性中的喜愁悲欢~~~~如果有所指责,那是人性中卑污阴暗的品质”。的确,世事变化多端,历史变迁,而千载下来人性却始终甚少改变。所以写人性,才能突破时代局限,打倒对写作体裁的歧视。武侠只是写作的一种载体,一种外在躯壳。正如人的外表。我们能说衣衫褴楼的乞丐一定是坏人吗?
“侠之大者”这个词出自郭靖跟杨过的对话。郭靖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其实郭靖这个人物身上明显带有忠君、礼教、尊卑等落后的封建思想,这正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不过这位侠之大者身上,存有许多亘古不变的优点,如勤奋、诚实、守信、慷慨等。人无完人,也永远不会出现一本完美的书。孰优孰劣,在乎你如何看。 3 关于金庸《天龙八部》入选高中课本,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应当有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莫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首先,武侠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的不计其数,特别是金庸武侠剧历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能引起如此重视,盖因其作品必有其价值。其实就算课本不收入,我们中学生耳濡目染,也会产生兴趣。古代治水经验告诉我们,宜疏不宜赌。既然阻止不了,何不因势利导? 再者,如今的高中生,早不像过去学生般简单幼稚了。如果大人们还视武侠为洪水猛兽,以为高中生们都是非不分善恶莫辨,那无疑是杯弓蛇影。你大概总不会认为,禁止播拳击比赛,就能够杜绝打架了吧?正如叔本华所说,别老把在夜里走路的动力归结于手里提着的灯笼。
|
|
回复人:城市骆驼
|
回复时间:2005-03-20 21:3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