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信息
kivo2004
落于:湖北省武汉市
博文:60篇
网站积分:287
|
[原创]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人的根性(2) |
作者 :kivo2004
| 日期 : 2005-12-05 11:03 | 阅读数: 497 |
    工作以后在世人都羡慕的高等院校呆了一段时间,终究不能承受那些繁琐复杂的帮派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也因为志趣的原因,就离开了。然后进入一直向往的企业中。到如今,却也渐渐发觉企业里企业人的各种疾病。位卑学浅,只有站在目前的位置上看问题,可能只是一个小点,不足道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提醒。这里所提到的基本都是与我们所继承的文化一脉相承却又在发展中被扭曲了的那些东西,是揭企业人的伤疤,也是我的伤疤。鲁迅先生说,惟有打开铁屋才能呼吸新鲜空气,才能有发展的希望。 1.缺乏团队意识,人人相轻      不晓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形成了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局面。国人养成了彼此相轻的思想。北京人看不起上海人,看不起广州人,还有其他地方的人,自恃天子脚下,皇城根地下过活;上海人自恃中国经济的领头羊,觉得其他地方的人都是土包子;广州人看不起北方人。甚至具体到每一个城市,不知所谓的城里人也看不起乡里人。后来好像对那些没见过世面、不懂世故的人还专门起了个代名词“农民”!敢情那农民的素质都比你城里人低??!!世界杯预选赛,各省球迷也是各自占山为王,他们辽宁省的球迷如何如何,他们湖北的球迷如何如何,难得大家不知道咱们在自家门口看球,看的都是国家队的比赛??!!我就纳闷了很久。      到了企业里面,我们衣着鲜艳的企业人,一口一个:他们销售部,他们财务部,你们人事部、、、、、他们是谁?你们是谁?我们又是谁?作技术的看不起作销售的,作销售的又看不起做工程的,做工程的看不起财务的、、、、整个公司搅成了一锅粥。接到客户的投诉电话,“是哪个部门的问题啊,他们客服部怎样怎样、、、、、、”难到说大家不是为同一个公司做事,哪个部门搞砸了,大家都得喝西北风去。可为何对着客户也划分的那么经纬分明呢?内部有问题自己去解决啊,对外的形象还是要保持一致,对不对呢?!      很多学者说,一个日本人是一条虫,十个日本人就是一条龙;而一个中国人是条龙,十个中国人就是一条虫。也许这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为什么自明末开始日本就大肆进犯我国的南部沿海,直到惨烈的甲午海战,坚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二战之后日本经济的腾飞,你能说不是人家团结一致,共同发展目标的结果吗?为什么日本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企业都更加注重团队合作精神?他们是吸收我们古老的思想去发展的,可他们却知道:独木难成林的道理,我们呢?看着彩电、冰箱、数码产品的柜台上充斥着日货,我们的愤青开始坐不住了,整日叫着抵制日货云云,你有本事就技术上超过他,让它小日本全国各地的柜台也充斥着中国货啊?这种虚无的爱国主义其实是危害民族产业的发展,制约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 2.重个人利益      企业里面,横行的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这与不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承接一项工作,先回到自己的小屋里,算的不是如何节约开支,增加企业的利润,却算计我可以从里面捞多少,有多少回扣可拿!“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糟粕思想怎么被发扬的这么光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舍小家,保大家的思想哪里躺着睡大觉去了?      一门心思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两耳不闻身边事。不求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了,起码关心一下身边的事,关心下这个企业的发展都不能够啊!一点责任感都没有,出了问题,上级推下级,这个部门推那个部门。你是上级啊,你拿的薪水比下级高,福利比人家好,凭什么不能承担相应的责任呢?他是你的下级,就算是他有了问题,那也是你教导无方,管理不严,督导无效造成的!还有什么理由可以推卸责任的呢?      强烈的个人欲望,巴不得随时随地树立起自己的光辉灿烂形象。提起海尔,你知道张瑞敏;提起搜狐,你知道张朝阳;提起阳光卫视,你知道杨澜;提起联想,你也知道柳传志。可是,亲爱的,我要问,你知道希尔顿中国区总裁吗?你知道诺基亚、西门子、花旗银行、香格里拉、索尼的中国区总裁吗?或者说他们总部的一把手?      当然在这里,并没有要贬低我们那些优秀企业领导人的意思,只是一个企业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存在的,个人的光辉不能掩盖企业的光芒。我很难想象离开张瑞敏之后的海尔是个怎样的状况。在我们的企业里,信仰的更多是企业家个人的精神,以及把这种意识强加于企业中的思想;却忽视了其实企业——这个名词的无形资产才是企业人该真正信奉的上帝,也就是所谓的无形资产。什么时候我们的企业可以跟可口可乐一样大胆的说“今天我的企业一夜之间全部垮掉,我还可以凭借我的商标、我的企业声誉能够在银行贷款,可以东山再起”,那么中国企业的明天就是光明的。只是这之前,因为我们企业家个人意志的缘故,还不得不在灯塔微弱光芒的照耀下,进行一段长征之路! |
|
回复人:扬帆
|
回复时间:2005-12-07 10:35
|
同意MM见解.
只是,这种现象可能短时间难以改变,这是中国"酱缸文化"的必然产物.
也许,我们个人无力改变整个社会现象,但我们每个人可做的,或许是从我做起吧,提高自身素养,并以实际行动影响.感染周围的一帮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