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扬州的兴盛很可能源自一个人的梦。 那人曾经是一个皇帝,历史上称为隋炀帝。 因为他梦见了琼花,身边重臣告诉他琼花长在扬州,而且建议兴建一个人工河,然后乘船去扬州赏琼花。 这个说法对我来说,来自隋唐演义。 我没有想到去考究这个说法是否靠得住。我没有条件去探究这段历史的真实性。 于是,扬州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梦。 二
扬州,还是个才子佳人的一个梦。 扬州,是才子的天下,是和平盛世中才具有活力的城市。 才子大都不是英雄。才子靠才华行走于世,不用过刀尖舔血的日子。因此,扬州是一个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英雄的地方。 歌舞升平,丝竹笙音,祥和中明显带有颓废,却又各个衣食无忧。 这样的生活,我虽然没有经历过,却很想拥有一次,经历一下。 在现代的中国城市中,具有这样风格的城市,扬州不是唯一的一个。可是风格鲜明且具有如此历史的,只有扬州。 历史上的扬州,才子和歌舞伎不但著名,而且两者相得益彰。 我不是一个才子,但是希望做一个伪才子的想法很强烈,因此,当同行者提议去当地某个“著名”歌舞厅“观摩”的时候,我没有推辞。 老板娘给我请来一位唱功比较好的实力派“小姐”。 有些遗憾,音域不和,情调不和,导致了歌者们的合作不和。 不过,灯光下“实力派”的细腻肌肤,婀娜腰肢,也让我的扬州印象逐渐真实起来。 三
扬州,更是一个浓缩了自然与雕琢美的梦. 瘦西湖不是扬州的象征。很多人不知道她是在扬州。但瘦西湖毫无疑问是浓缩的扬州。 妩媚,细腻,却又不失粗犷和天然。瘦西湖的这种风格有其历史成因。大运河带来了北方的皇帝和他的审美情调,也带来了北方园林设计师。扬州是中国南北方文化最集中的碰撞点。 见过西湖。西湖的美是丰润的,大而饱满,能够把人的心情完全浸润起来。瘦西湖的美是细心且耐心的,狭长的景带中汇聚了二十四景,环环相套,宛如温水泡茶,只要不急不躁就不由你不醉。 徜徉绵延的景带,我花了两个时辰。感觉是在行进在一个由风景组成的交响乐中。进入南门前看到的水景和垂柳是前奏,南门内的小径是和缓的倾诉,主题开始出现。随着景致的不断出现,旋律进行不断的起伏和变奏,有高潮,有跌宕,有华彩,有平庸的衬托,还有不能到达的对岸风景带来的神秘和距离。 最后的一个乐章是二十四桥。此桥名气太盛,有姜夔的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进南门不久,即不断出现路标提示,令人向往无比。很多人把二十四桥理解为二十四座桥,包括我曾经也是。在我的常识中,造桥成本比修路的成本高好多倍,本着经济节约的原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桥梁设计师会在一个地点修二十四座桥,如果二十四座桥集中在一个景区那将是何等浪漫!何等浪费! 其实,二十四座桥是一个桥的名字,她得名于台阶数、长度、宽度都与二十四有关。就像李四这个名字,只说明他的排行和四有关,并不是四个姓李的人。 就在对二十四桥的概念进行激烈斗争的当口,二十四桥终于出现在眼前。从第一眼看见走上她,需要走不短的路,拐不少的弯,二十四桥在我的视野中不断出现和消失,消失又出现。最后一次她消失于一片树林,等绕过小树林后,她突然出现,而且瞬间就将我托到了她的背上。 二十四桥后是尾声。平淡的小道,还是平淡的小道,告诉我没有什么可看了,该走了。我不同意,一直走了下去。最后到了西门,竟然无法饶到对岸。无奈,只好原路返回。 来瘦西湖,本只是希望完成自己的一个使命,但出来的时候,感觉并非这么简单。 据说阳春三月来是最好的时节。可以闲散地坐下喝茶,就着温茶把风景慢慢地咽下。 可我此行,时值酷暑,又恰遇闷热的午后。走出瘦西湖时,衣衫已被汗洗了几遍。 不知隆冬时候来,会是什么样。 四
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很多风景。 风景在随季节变化。 物候也在变化。 宇宙也在变化。 而且世界上连两片相同的叶子都没有,怎么会有不变的风景呢。 风景和花一样,只会相似,不会相同。 那么人呢? 那么情呢? 年年岁岁景相似,岁岁年年情不同? 不希望是这样。 扬州,就让我在这样的心情里,向你告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