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信息
城市骆驼
落于:心斋
博文:148篇
网站积分:1318
|
[转贴]重孔子轻管仲是中国最大的悲剧 |
作者 :城市骆驼
| 日期 : 2006-05-08 19:07 | 阅读数: 388 |
重孔子轻管仲是中国最大的悲剧 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家,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孔子而不是管仲,即便是在过去一百年中反孔最激烈的年代里,也没有多少人想到要重视管仲。我觉得中国两千多年来最大的悲剧,就是错误地重视了孔子的思想而没有重视管仲的思想,如果我们今天还不果断地纠正这一错误,中国将继续错误下去。
管仲(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出生于当时的齐国,即今天的安徽省颖上县。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出身于当时的鲁国,即今天的山东曲阜,从时间上来说,管仲是孔子的前辈老师,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孔子实际上只继承了管仲思想的十分之一二,管仲说“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之”,孔子继承和发扬了管仲的这一思想,形成了儒家思想,但是却没有理解或者说否认了管仲同时提出的另外一个重要思想“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因为孔子既不懂怎样才能让老百姓“仓廪实、衣食足”,也不赞同让老百姓过上富裕的日子是最重要的,甚至鄙视立志务农的人,孔子在《论语》中公然把向他请教怎样种庄稼的樊迟说成是小人,还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儒家思想崇尚空谈、追求意识形态,把空谈和意识形态上升到空前的高度,其继承者甚至发展到“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地步。
管仲的才华,除了表现在伦理道德上面,还表现在经济、哲学、政治、法学、军事、外交,教育、人才、管理等方面。管仲的思想博大精深,即有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实践经验,也有怎样治理国家的理论总结,被梁启超誉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也被人称之为“儒道法思想的先驱”。管仲在齐国国君初亡、全国陷于一片混乱的状况下,受命于危难之中,三年便使这个边陲小国民富国强,然后使其国君成为春秋第一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执政四十余年而善终。孔子虽然也在《论语》中自夸:“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然而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在孔子52岁的时候,曾被鲁国国君重用过,但是到孔子55岁离开鲁君的时候,完全没有出现三年有成的局面。孔子不懂经济、不懂军事、不懂外交、不能像管仲那样教育农民怎样种庄稼、也不懂得怎样从全国选拔人才,只会重复那一套恢复周礼的论调。天真地以为只要实现了他所倡导的那一套意识形态,就能治国安邦平天下了,一切的国计民生的问题就都能解决了。孔子的空谈治/国理念是被他的时代所唾弃的,所以尽管他周游列国十几年,却没有一国聘用他,因为当时的国君都知道,凭孔子的那一套是无法治理好国家的。
然而,汉朝之后的封建君主们为什么反而重孔子而轻管种呢?我想主要原因是汉朝之前,尤其是秦朝统一之前,国君们都懂得人才的重要性,甚至把得人才看得和得天下一样的重要,所以在那样的情况下,管仲这样的有实际治国安邦才华的人是得到尊重的。但是汉朝之后的国君,往往都觉得自己才是最聪明的最至高无上的天子,所以从内心上不再重视人才,因为他们更加需要的不再是人才,而是孔子一样的奴/才顺/民,需要的是儒家思想这样的顺/民忠/君的思想和理论。对于他们来说,能不能让老百姓富裕、能不能发展经济、能不能治理好军队、能不能管理好国家等都不重要,只有保证君主的绝对权/威和君主的皇/权/统治的安稳才是最重要。 |
|
回复人:老树
|
回复时间:2006-05-09 14:50
|
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这是我们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的道路。
没有一种支柱的精神依托,这个社会就浮躁了。象我们宣传无神论和共产主义。现在后者不太提了,所以要找一个东西。
|
|
回复人:binladen
|
回复时间:2006-05-09 14:58
|
如果木屋的这界"普立策"奖不搬给城市骆驼,我就抵制木屋,呵呵
|
|
回复人:扬帆
|
回复时间:2006-05-09 20:45
|
孔子名望超过管仲,不知是否与他弟子众多有关呢?
传说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等,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这么多干出了一番事业的名弟子,当然给老师脸上贴满了金啊!
一个人名望的大小虽然与个人能力表现有关,媒体的宣传抄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嘛,三千弟子的宣传抄作,也难怪后人重孔子胜于管仲嘛:)
|
|
回复人:快乐使者
|
回复时间:2006-05-13 13:07
|
to:binladen
偶不太明白你讲的"普立策"奖,不知可否解释一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