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70年代初的人,一只脚跨在传统里,一只脚跨在时尚里,徘徊在水与火的边缘,生活好象迷失了方向,对于未来总不知该何去何从?几许自豪~几许遗憾~偶们要懂得珍惜!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懂得它的含义。生活在继续,无论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我们都要勇敢的去面对~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感谢生活,无论它让我们跨越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中国或者历尽风雨AND灿烂!
些历史你永远不会在书本上看到,却影响着我们,有些历史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只有生于那个年代才能有共鸣。这是一段电台的录音,不知你听了有何感觉...
我们自豪 因为我们生于七十年代 在网上看过一篇《七十年代生人的个人历史》,很是感慨万千,往事一幕幕涌现,过去的点点滴滴依稀在眼前,流失的岁月一去不复返,记录我成长的片段在这个时代已成为了绝版。 为了记录我三十年的成长历程,也为了使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有份独特的自豪和骄傲,启开尘封的记忆写了这篇帖子。(主要是我个人成长经历感受,以时间为先后,有认同的请回复) 小时候跟着父母参加过生产队劳动,知道什么是工分。偷过生产队的“黄瓜”、“西红柿”、和“西瓜”,吃过生玉米、生茄子。 挖过毛毛根、吃过猪尾巴菜和地瓜叶。 对大人把黑玉米馍馍用菜篮高高挂在房梁上印象很深。七十年代初生人都有几次掂着凳子偷馍馍的经历。 羡慕过红小兵、吆喝着打倒“四人帮”、打倒“江青”。参加过毛主席的追悼会,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对墙上标语印象最深的是“阶级斗争是纲”、“抓纲治国、以粮为纲”。常说“毛主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家里厅堂中央挂的是毛主席和华主席。两边墙上张贴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斯大林。知道苏联是老大哥,美国是纸老虎。 吃过两分钱的冰棍;拉过蛔虫,吃过“宝塔糖”(七十年代末的人也许没有经历过),上过育红班(现在这个名字很少听了)。 七十年代初的人一般都兄弟姐们好几个,经常在家打的一塌糊涂,各不相让。大人能点吃的,别说是孔融让梨了,都是争先恐后,吃了自己的还要抢别人的。 因打邻家小朋友被父母满街追着打的经历。打过邻居家的枣,偷过隔壁家锅灶上的火柴。爬过树,在上面捉过谜藏,不止三次从树上摔下过。 小时候的娱乐活动就是玩琉璃蛋、摔洋牌、砸杏核、敲两头忙(用木棍削的两头尖尖)、推铁圈,用纸做风圈用棍顶着风跑。不止一次用弹弓打碎别人家玻璃。 捡过破烂,卖过牙膏皮,腰里别过木头枪,大一点玩过火药枪。 小时候的顺口溜:“太阳当头照,花儿都死了,小鸟说,呸呸呸,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线我就跑,轰隆一声学校不见了!”,“老一开飞机,老二撂炸弹,炸死老三王八蛋,老四老五都来看”,“半夜三更,想起雷锋,来到厕所,打扫卫生,节约用电,没有开灯,一不小心,掉进茅坑,与粪搏斗,壮烈牺牲,消息传到北京,毛主席说他傻卜楞登”等等, 走在路上赶不上前面的小朋友,就在后面喊:“前面走是条狗,后面跟是红军”,前面的小朋友就开始大叫:“前面抗红旗,后面跟着刘少奇”(当时刘少奇还没有平反) 小学时候和女孩一起玩过沙包、石子、踢过毽子、跳过大绳。和女生划过三八线。通常用粉笔在墙上或者黑板上写过“某某是个大坏蛋”,再大点就写“某男和某女好”,常因这个被老师罚站在教室外。 和小朋友玩过打土坷拉游戏。记得上小学一年级时和小朋友玩摔交,把别人的腿给摔断,花去家里医疗费十元,结果被父母关家一个星期,最后老师说情才得以继续上学。 每天傍晚守在收音机旁听“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听过大灰狼小红帽、听过半夜鸡叫和现在都忘记的许多童话故事。 看过露天电影,搬着小凳子划过圈圈占位置。 整天盼着过年,一年只穿一次新衣服。 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男女同学就开始不说话,位置也开始被调开。在课桌上刻过“早”字。五年级开始喜欢班上的一个女孩,但是没有勇气和她说半句话,曾想着给她写纸条,但最终没有勇气而作罢。当时不谙世事的我们现在孩子都好几了。 在夏天的时候带席乘凉睡过大路边。拣大人的烟头抽,听大人讲七仙女和织女牛郎的故事,在故事中昏昏睡去,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同睡的小伙伴和大人都走的一个不剩。 看过社戏,晚上偷过人家的毛豆、花生和红薯,几个小朋友在野地里面烤着吃,结果满嘴都是黑碳。 晚上一个人在野地里看过庄稼,深夜一个人走过乱坟岗。 放学大人不是让做作业而是去给家里的牛羊打草。早上打草的时候曾在野地里睡过,捉过豆虫,逮过知了,挖过老鼠洞。 学过雷峰和全国十佳少年------赖宁。作文中最多出现的人物是张海笛大姐姐。 看过《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平原作战》、《平原枪声》。童话剧有〈七色鹿〉、《哪吒闹海》、《猪八戒吃西瓜》等等影片,知道杨子荣、李向阳, 没头脑和不高兴。 看过的电影最有印象的是《少林寺》,还看过《少林小子》、《木棉袈裟》、《武当》,〈自古英雄出少年〉,电视剧是《霍元甲》,接着是《陈真》、《霍东阁》,还有《再向虎山行》、《十三妹》。 最有印象的电视剧的是两部--《上海滩》和《射雕英雄传》。 对于我们这些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射雕英雄传》更具有影响力了。黄日华就是郭靖,翁美龄就是黄蓉,谁也替代不了。在班上和同学练过一阳指,学着和同学摆天罡北斗阵,用九阴白骨爪恐吓过同学,整天拿着木棍说是打狗棒,有的同学还拿着纸扇整天在女生面前扇来扇去,上面还写着自以为潇洒的书法。 那时我们一下课,操场就成擂台了,一百多个靖哥哥在那练“降龙十八掌“,三十多个洪七公拿着根棒子到处乱窜,甚至还有七八个欧阳克摇着扇子去撩蓉儿。 当时对黄蓉简直是迷恋到痴狂的地步,日记本里全是她和郭靖的帖图。当时还看过一部《血疑》,山口百惠和大岛茂,黄日华和翁美玲,上学时还专门找人画了他们四个人的画像。翁美玲自杀,使我伤心了好一阵子,当时还怪黄日华没有照顾好蓉儿。 前段时间央视拍的新版〈射雕英雄传〉,看了一两集,我就开始止不住的呕吐,不说了,气死了,全是一部装出来的片子。 看过《霍元甲》就开始唱“春水(沉睡)百年。。。。”;看过《陈真》的歌我们喜欢唱成“怀机,窝黑雷爸爸!”;看了《再向佛山行》“老包喂老包(留步喂留步)” 然后就虎着声音说到:“男沧海,北铁山,一岳青天绝世间!”四个人就是容沧海,姜铁山,苗一月,李青天;看过动画片《好猫咪咪》就开始唱:“老鼠怕猫,本是谣传。一只小猫,有啥可怕。壮起鼠胆,把它推翻……”;看过《警犬卡尔》,就经常说:“卡尔,上!!”;看过《恐龙特级克塞号了》就开始“人间大炮一级准备,人间大炮二级准备,发射”;看过“圣斗士星失”那时最流行的话是“去死吧,星失”,这是后来。 看过《霍元甲》就开始绑沙袋打,整天打的满手是血;看过《射雕英雄传》就开始练降龙十八掌;看过《陈真》就开始练飞腿,脚上帮沙袋开始练轻功;看过《鹰爪铁布衫》开始练鹰爪功;看过《济公》就开始整天摇个破扇子,嘴里阵阵有词“鞋儿破 帽儿破 身上的袈裟破”;看过《聪明的一休》就整天双手合十,眯着眼“咯吉,咯吉。。。。”看过《加里森敢死队》就整天练“飞刀”,教室的门上到处是窟窿 听过最多的广告词是:“威力,威力 够威 够力”还有“偷去吧偷去吧——新时代的东芝”等等。 看过恐怖电影:《一双绣花鞋》、《画皮》,听说当时看《画皮》还在电影院吓死一老太婆。当时我是在手指缝里看完《画皮》的。 那时还有国外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大西洋底来的人》、《血疑》、《阿信》等都很有印象。 那时特喜欢听评书,《杨家将》、《瓦冈寨》、《穆桂英挂帅》、《隋唐演义》、《薛刚反唐》、《岳飞传》、《杨家将》等最早是刘兰芳的,还后就迷恋单田芳的声音。 不知不觉到了初中。 开始穿喇叭裤、高跟鞋、蓄长发。记得在初二理了一个前后长,中间短的头发。一到学校就被老师逼着到理发店剪了个光头。 开始学着电视里,找几个要好的朋友拜把子。初中我的拜把子兄弟几十个,现在大多不联系了。 七十年代的人至少打过三次群架,和老师打过架,最自豪的是和社会青年对着干。 七十年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武器。我玩过三节鞭、两节棍、带铁刺的手套,走到哪都随身带一把藏刀。 初中学会了喝酒、抽烟,逃过课,留过级。 七十年代的人大多在初中谈过恋爱。男女之间送过手织的围巾和编的手链,送过手帕、笔记本和钢笔。七十年代初的男孩交过有四环素牙的女朋友,我是在初二开始谈恋爱。当时偷偷摸摸,不敢公开,晚自习出去也相隔一、两米之远。 七十年代的人大都给异性传过纸条。 围过长长的围巾,戴过黑黑的墨镜。 初中上晚自习和早自习,没老师管。不学地理和历史(当时升高中不考试) 整天喊郎平扣球,乒乓球案子旁永远是人山人海,案子是水泥砌的,网是几块砖头,拍子是用三合板做的(不带皮的)。 抢过同学的馒头吃。若有咸菜吃,必须躲到厕所。为了逃避其他学生抢自己的馒头,向馒头上吐过吐沫。偷过学校的菜票、饭票。五元钱就是一个星期的花销(当时住校,一星期回家一次),曾有过两天没有吃过一点东西的记录。 用过粮票,粮票分好几种,其中全国粮票最为值钱。 一张床上挤过四个人睡觉,醒来时到处找袜子和裤衩。 在宿舍门前撒尿被老师当场抓过。 在89年六四风波的时候激动过(当时还是依旧上学),听说高年级的同学出去过。 出远门挤过火车,每次都从窗户爬进去,火车里面的人像罐头里的沙丁鱼,厕所也挤的到处是人。 中专的时候,九十年代初期,开始流行穿肥裤子,脚脖子的地方细细的,穿高靴子的军用皮鞋,后面留长长的头发。 开始夜不归宿,到处打游击。 中专正式谈恋爱,而且可以肆无忌惮的在校园里并肩走在一起。被老师当着学生的面批评过、教育过,但就是不改。 九十年代的电影看的最多是港台片,喜欢看刘德华、成龙、周润发、李连杰等人的动作片,喜欢看周星池、郑则士、释小龙等人的喜剧片。 喜欢听潭咏林 张学友 王杰 齐秦 童安格 郑智化等人的歌。 毕业后,在最艰苦的岗位干过,一个月的工资不够下几次饭馆。 现在三十的人了,反而瞻前顾后了,见了打架的都躲的远远的。牵连自己的事情都唯唯诺诺,也开始厚着脸皮去求人了。三十的人了还为能让老婆孩子过上点好日子整天奔波,不敢懈怠。 我们曾经唱过的歌: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生产队里养了一群小鸭子、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小燕子穿花衣、燕子在兰色的天空飞翔、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我爱北京天安门、我是卖报的小行家、我们是五月的花海、早晨听到公鸡叫沃喔、军港的夜阿静悄悄、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酒缸叹卖无、我的中国心、跟着感觉走、读你千变也不厌倦、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雁听过我的歌、365里路、臭啊臭,臭就摆了头、呕他比你先到、想见时难别亦难、我是一批来自北方的狼、大约在冬季、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我曾经问个不休、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深深叫着夏天、JJ我要回家、我的爱赤裸裸、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沉默是今、阿狼恋曲、水中花、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耶立亚女狼、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梦醒时分、让时间充满爱、堕落天使、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秋去求来、哭沙、冬季来台北来看鱼、你知道我在等你吗、青苹果乐园、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他总是只留下电话号码从不肯让我送他回家、达明一派、你知道我的迷惘、我的未来不是梦、千千阙歌、十九岁的最后一天、你对我像雾像雨又像疯、变心的翅膀、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只要你过的比我好、明明白白我的心、傲气面对万重浪、一起走过的日子、我想有个家、容易受伤的女人…
十大经典游戏
还记得你小时候玩的什么游戏吗?看看下面有没有.
1.打弹珠 即打玻璃珠.玩的人各出数枚,输者将丧失对玻璃珠的所有权.玩法通常是“出纲“或“打老虎洞“.在地上划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输,叫“出纲“;或在地上挖出五个坑,谁先打完五个洞,就变老虎,然后打着谁,就把谁的玻璃珠吃掉,这叫“打老虎洞“.是不是有点象高尔夫? ^-^ 通常一颗五花小珠2分,一颗透明大珠5分,水平不够只有靠个大来凑了,最原始的动量定理就是这时候学的
2.拍洋画 与弹珠同样疯狂的游戏,买一张16开大的上面印着各式各样小人的硬纸,有西游记的,有变形金刚的,有三国演义的...将它们一小张一小张的剪下,可以按图案内容比大小(一般越稀少的图案越大);也可以比看谁能将洋画拍翻背.总之,常胜将军手里总是握着厚厚一摞脏乎乎的画片,但当时可是得意的不得了噢!
3.滚铁圈 在一二年级时还玩的比较多,后来慢慢失传了.可能是因为没事背着个大鉄圈比较傻气吧
4.丢沙包 打仗扔石头的变种.要三个人玩,非常训练敏捷性.中间的人若被沙包打着算白打,直到能用手抓住“打手“扔过来的沙包,才能“刑满释放“.有点象棒球中“投手“和“捕手“之间的耍心眼,斗志斗勇.
5.跳房子 最廉价的游戏,只要一支粉笔,一块石头就可以玩.在地上画出一摞大大小小的格子,然后按照格子的单双,一边前进,一边要把石块踢到正确的格子里,出界或者跳错了格子都算失败.锻炼脚的控制力.
6.跳皮筋 本来是不想把皮筋列进来的,但下课时,校园里的绊马索实在颇为壮观,所以“小马过河““马兰花“们也应占有她们的一席之地.
7.抓棋子 与跳房子相对应,抓棋子讲究的是眼疾手快,四颗军棋子和一个乒乓球.先扔一下球,把棋子撒下去,然后赶快接球,再扔,将所有的棋子翻成正面朝上,接球再扔,将所有棋子横立起来,接球再扔,将所有棋子竖立起来......一旦接不到球,或是把棋子碰翻了,都算输. 这是我见过的难度最大的一种游戏,但很有意思.
8.打乒乓 那时排球太贵,足球没风气.不像乒乓只要有块水泥台就可以玩,所以我们这一代的乒乓球水平都不差. 9.踢毽子 花样繁多的脚上功夫.当然也可拿本书用手打,嘴里还嚷“桥,外,别,背“什么的动作指令.当年不知有多少课本葬身与该游戏下.想来应该是老师最痛恨的一种游戏吧
10.撞拐子 最具男子气概的战斗.曾经有一个膝盖摆在我面前,可是我撞不倒他,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与此.如果上天让我再来一次,我会选择从旁边撞! 十大经典玩物
注意:此玩物是真玩物,非指人也.这种“活玩具“应该比变形金刚要好玩的多吧...
1.挖蚯蚓 一把家里的挖煤铲,成就了一个侦探.沿着臭水沟的岸边,翘着屁股仔细寻找,一旦发现一粒一粒堆成的蚯蚓屎,毫不犹豫的挖下去,任它有通天本领,也难以遁行.在被射了一身臭水后,终于明白了,蚯蚓不仅吃泥,而且还喝水!!
2.捉蚂蚱 蚂蚱估计是人们最痛恨的昆虫之一,所以结束它生命的手段虽然残忍而且多样,也不算太过分.通常是绑上线头让它瞎飞一起,玩腻了就往往凌迟处死,大解八块.倒霉的若遇上些馋猫,恐怕就难逃火劫了,按现在的观点蚂蚱可是高蛋白.再或者家里有喂鸡的,可怜的害虫就被剁卜剁卜,成了鸡肚冤魂了.
3.养蚕 蚕可能是漂亮mm们唯一喜欢接触的昆虫幼虫,真是“一白遮三丑“呀.不过光洁细嫩的肌肤也是备受宠爱的原因之一.而且养蚕应该算是最色利双收的爱好了,难怪大人小孩都喜欢养.
4.捕蜻蜓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不仅是益虫,帮我们吃蚊子,而且被赋予了无穷的诗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捉一两只来看看,修长的躯体,舒展的四翅,是直升机最初的灵感.可以近乎360度旋转的脑袋,两只大大的复眼,让人惊叹物种的神奇.
5.捉知了 知了除了每年夏天吵的人睡不着教之外,还是有一点点作用的.那就是将脖子上的精肉奉献出来,稍稍表达一下对人类叨扰的歉意. 6.逮天牛 一种死硬到底的昆虫,生命力极强.一般刑罚对其无效,弄不好反被它咬一口.所以一般处以火刑或者用胶水将其凝固.是不是很可怕,别惹我呀
7.捕螳螂 对它的态度是又敬又畏,通常是不请自来,然后恭送出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用来形容螳螂最恰当不过.优雅修长的身段,威风凛凛的大刀,颇有一代宗师的气度.难怪螳螂拳在江湖亦有一席之地.
8.捞螃蟹 只有将贪婪和细心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人才会捉到它.实在是很难捉.
9.钓龙虾 似足了钓鱼的模样,却没钓鱼的风雅.如果你瞧瞧网上那些“大瞎“,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10.烧蚂蚁 人类发明了放大镜会怎样?蚂蚁会死的很悲惨! 自从我学会了使用放大镜,90%的时间它没有被用来看书,而是将一束束死光投向可怜的蚂蚁.一个光点,一股青烟,一声爆响,一点臭味,一个蚂蚁就消失了。现在想来“天真的残忍最可怕”是有道理的。不过它们的血并没有白流,我明白了为什么蚂蚁和泥土被烧焦后有同样的臭味--因为它们都含有蛋白质!向这些无名的蚂蚁表示抱歉和感谢。 生于七十年代 1.烤红薯 香喷喷,甜丝丝,好吃看得见。2毛钱一斤。只是吃多了会打屁。蠢人俗称“勺货”
2.爆米花 一个老头扛着一口葫芦一样的黑锅,走街串巷。将米变成白白的爆米花。是那时最受欢迎的魔术师! 3.搅糖稀 两根冰棒棍,加一团明黄色的糖稀.1毛钱一团.搅一搅,拉一拉,又好吃又好玩。只是现在看来不太卫生.
4.棉花糖 最不可思议的小吃.5分钱一团.一勺勺的糖进去,一团团棉花出来.棉花能吃,还是甜的!天哪,这可能是我少年时代, 最想往的一种东西.
5.果丹皮 很多人都是吃它长大的.非常成功的一种山楂制品,能让20年后的人们念念不忘.1毛钱一根.
6.酸梅粉 不用我说了吧,地球人都知道!
7,冰棍 真的是“冰“棍,除了冰就是棍子,绝对货真价实! 5分一根. 以致于将后来的5毛一根的“娃娃头“惊为天人.
8.老鼠屎 这个嘛,跟上面的正好相反,貌似而神非,一粒一粒黑褐色,象极小号的感冒胶囊.每粒两三毫米左右.味道嘛,好像酸酸甜甜的.现在可能只有想自杀的人才会误服.
9.泡泡糖 长长的一条,用红一半白一半的纸包着,上面有一个小姑娘吹泡泡.在“大大“出世以前的绝对“大哥大“.我们用的都是它!
10.无花果 一个小小的白色袋子,上边印着“无花果“三个字.里面装得就是那酸酸的甜甜的干干的无花果了.很长一段时间困惑于无花果到底什么样子,这细细的干干的丝,一点也不象花,就更不象果啦.可为什么叫无花果呢? 十大经典的故事或书
1.365夜 当时的妈妈们几乎人手一册,有了它这一年好过了!我可是一年级就把它全看完喽.
2.童话大王 80年代最杰出的童话期刊,《皮皮鲁和鲁西西》《魔方大厦》《舒克和贝塔》《侦探荞麦皮》等都堪称大师手笔,可惜90年代后咱们的郑大侠源泉枯竭,《十二生肖系列》就很差强人意了。
3.少年科学 对其中的科学推理侦探小说印象颇深,一本充满科学浪漫主义激情的少年期刊。尤其喜欢它封面上的那些简单而神奇的水果电池试验
4.少年文艺 一本可以高举学习作文的幌子,大看特看的小说期刊,很多有趣的故事。
5.小学生作文选 选它是因为它的普及率,在东半球上小学的估计都用过它 *~-~*
6.十万个为什么
十大经典电视、动画片 1.花仙子 最早的“梦中情人”小培.第一次接触嗲得出水的台湾配音,十分受用。而且主题曲太好听了。 2.聪明的一休 80年代最聪明的小孩。因为他一累了就说“哎,休息,休息一会儿”“就道这里,再见啦!” 3.变形金刚 那时最讨厌被人叫作“大黄蜂”,人人争当“威震天”。而且似乎霸天虎要比汽车人受欢迎得多,可能是汽车人每回都胜的不那么光明磊落,全是导演帮的忙。而且很多人都学会了用一种很奇怪的音调颤抖着说:“敌人~~已经~发现了~~~,准备~~发射~~~~~~!”
4.蓝精灵 看了蓝精灵,才知道什么是邪恶的化身.要找一个“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地跟人找茬“,“毫不利己,专门害人“的人,还真难.非格格巫莫数了.
5.黑猫警长 常常惊叹编剧的天才创意,把羊毛剪子飞上了天,原来直升机还有这种妙用!
6.射雕英雄传 具有万人空巷的魅力.一句“靖哥哥“电死的纯情少男,可谓尸横遍野,不计其数.拥有最强大杀伤性的武器.
7.霍元甲 最慷慨激昂的爱国英雄.一听到那首铿锵有力主题歌,浑身就热血沸腾,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尤其现在,美日又在窥觑中国,我们更应重温这部电视剧.国人当自强,“万里长城永不倒“!
8.少林寺 那时的罗汉堂可不像周星星的那么夸张^-^ 李连杰的成名之作,学武必读喔.
9.西游记 第二部万人空巷的电视剧.最讨厌的就是唐僧,那么多美女环抱,还要唧唧歪歪的,故意哄抬物价嘛.最可怜的就是悟空,千辛万苦帮唐僧讨饭,做黑脸,打砸抢全干,最后还要被唐僧念咒.真是“黑锅送死一肩担“哪. 10.圣斗士星矢 一个里程碑似的作品.其实看这个动画片,正是情窦初开时,不自然就把自己当成星矢了 但很纳闷,为什么紫龙冰河一辉都酷的一塌糊涂,雅典娜怎么就看不上眼呢?胜利的果实总是被星矢一人独占:< 而且罗马教皇的教廷,伽妙的祗孤独园,钢铁战士,希腊神话的波赛东,潘多啦的魔盒,中国庐山的童虎,居然被车田圣美成功的搅和到一块,真是不容易.还立了圣斗士的四品果位,青铜,白银,黄金,神圣衣,不知道这职称是怎么评的.不过它却从此引发了我对人体,宇宙的好奇和研究. 可以说,这是一部最最具有狂野幻想的动画片. 校园十大经典特色生活 1.放学排队 虽然每天放学都要排队,但绝对的神形俱散,需要极大的外力才能压制成一长条形 2.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毛老人家的话,一句顶万句.一边学习,一边长个子,可谓”知行合一”了. 3.崇拜小虎队 虽然现在一看酥油朋就腻味,但当时敢不喜欢,也是一种大逆不道! 4.抄歌词 没有电脑,没有因特网...最重要是没有钱! 所以“人是第一生产力“,有时间就赶快抄吧,顺便练练字. 5.开运动会 小学生的奥斯卡颁奖晚会,绝佳的社交场所.谁在比赛,比赛什么并不重要,五彩斑斓的小人书,千奇百怪的小零食,以极高的频率传递.最痛苦莫过于憋出每天一篇的表扬稿.跟奥斯卡明星上台感谢得没完没了一样,千篇一律的xx班xxx同学下定决心,不怕艰难,顽强拼搏....终于赢得了第x名,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xx精神.... 6.赶暑假作业 暑假快结束时的头等大事.俗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两本每天一页的暑假作业,通常是迅雷之势完成.但最要命的是每天一篇的日记,真难为我一天憋出二十篇来,从此落下了见什么都要抒发一通情感的毛病. 7.上特色班 灾难深重的特色班就是从我们那时兴起的,学弟学妹们的煎熬之苦兄弟我也是尝过的呀.新时代最黑暗的教育特色之一. 8.比小红花 一面墙上,一张大纸,一个橡皮图章,也是老师神权的象征之一.敢不听话?嘿嘿,就看着别人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吧! 9.罚写错字 time and time again,我总是怪自己,为何会这样的不小心! 10.上课拖堂 “老师,我等到花儿也谢了,你就快下课吧“
校园十大经典流行歌曲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每回一听到那轻柔嘹亮透明的歌声,就象沉浸在金色的灿烂阳光中,仿佛又回到了最最纯真的年代.每一次都会感动不已.
2.采蘑菇的小姑娘 表现欢快气氛的经典歌曲,音乐课必教必唱的曲目.
3.泥娃娃 曾经很困惑于干吗教训别人爸爸?--“你爸爸,你爸爸,你呀你爸爸“.然后又说“我是你爸爸,我是你妈妈“, 唱歌骂人也还是不对的.
4.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估计大家捡到钱时都会唱这首歌 不过现在估计不是“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而是“交到老婆手里边“吧.
5.小草 最凄惨的,也最坚强的歌.配合“种子的力量“那一课上,效果最好.或者配“离离原上草“也行. 6.我的中国心 地理启蒙课 知道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7.东方红 每天六点半准时播出,正是我上学出发的时候.最名副其实的歌.确实太阳升了,东方也红了.
8.路在何方 最轰动也最无聊的歌.虽然西游记拍的没话说,但歌词很弱智,路不在脚下还在头上吗?
9.鞋儿破,帽儿破 最喜欢这首歌,因为它很搞笑.以至于任何一个人的鞋破了,这首歌都会被派上用场.
10.国歌 都听了一辈子了,能不流行吗.但愿你还记得歌词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