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第五次来北京了,首先的印象是公交车里面居然还有电车和有人售票车,所以总结为北京真是个新旧包容的地方,其实也不错。地铁站并不是都是自动检票的,第一天弄的我有点迷惑,于是总担心换乘的时候不能通过。
这次开会被安排在清华园附近的西郊宾馆,周围有太多的外国留学生,说着韩语和日语,偶尔冒出来一些欧洲的语言,中文竟然变得稀罕起来。在地铁站附近有家“希珍”面馆,味道一般,但是总是在吃饭时间坐满韩国学生,喜欢里面的紫菜包饭,有漂亮的桔色鱼籽,包了两层紫菜,所以咬起来很有质感。老树和非鸟就坐在我的对面,看我把这些东西慢慢吃下去。老树吃的很少,所以怪不得身材苗条,非鸟穿了白色的T恤,很是清爽。本来以为自己会像见任何不熟悉的人一样无话可说,但是见到他们居然可以一直说个不停了,一个可以聊西安,一个可以讲动漫,非常愉快的一顿中午饭。
每天都会在五道口的地铁站上车,一般都是得在西直门下,那里永远是人潮汹涌的样子。大家都在快速地迈动脚步。傍晚会有在13号线到2号线露天的转车道上卖鲜花的小贩,五块钱三把花。买过粉红的玫瑰或者洁白的百合,插在宾馆的房间里,就算只有自己欣赏也能够满心欢喜。
20号由老树的指点,在安定门又坐425去了美术馆,中间用了两个半小时。像一个虔诚的朝圣者,在看到巨幅的画像时内心充满感激。邱焕堂的《拾贝》是用的苗栗土还原烧的方法,很有海边的气息。想像自己是一个没有穿鞋子走在沙滩上的孩子,看到大海的可爱。还有韩舞麟的《无题》,毕竟和李商隐惯用的《无题》不同,能够感受到的是对生活的爱。那些小小的绿色叶片在石头缝间点缀出来。想是作者坐在石头上用相机由上至下拍出来再画下来的。深色的部分加了很多深篮,叶片的颜色上的很柔和,而石头的部分都点了小笔触。最让人震撼的是五幅玻璃上筑的那组雕像“Transfiguration-Trasfigurazione”,起初是对那些溃烂的肢体的恐惧,然后会有怜悯和无奈。就像评价所说:“即使死了也要拥抱在一起。”不管是什么样的爱,都是相互依赖。
喜欢后海,挤了过多的酒吧和咖啡屋,但是会有一条小巷卖一些有趣的东西。有两家店卖自制的小本子。有完全黑色的纸页,可以用荧光笔写上去,虽然粗糙,但是就不由得喜欢起来。还买了紫色的小灯笼,不方便带回去,就索性送了北京的同学。晚上的后海太过于喧嚣,到处是人,除了闪烁的灯光,就再看不到原本的气质了。可是有很多店有表演的歌手,不记得是哪家了,那是两个坐在门口弹吉他的男孩,他唱周杰伦的《星晴》,似乎真看到了满天的星星在屋顶上闪亮。想在那一刻让时间停止下来,有微风吹动,虽然是一个人,但是不会寂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