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各种执业资格证书开始兴旺起来,相应的考试层出不穷。听到关于种种持有证书的“好处”,本人也不禁动了凑热闹的心,决定报考"注册土木工程师"。
考试分为基础和专业,基础部分过了,才有资格参加下一年以后的专业考试。
去年对基础的考试(数学、各类力学等)还算是下了些功夫,蒙混过关后,转眼又到了专业考试时间――9月22-23。
原以为自己“为人师表”,考学生专业都考了这么些年了,专业考试又是开卷,应该是小菜一碟。报名时漫不经心,但考虑到专业规范是必备的,报名时顺便逛书店却发现包括规范在内的各类考试书籍告罄,只剩下旧的规范(最新的是03修订版),心想修订部分毕竟少,就买下了旧的规范合订本(足5公分厚,5-6斤重),和一本比较过时的旧版《考试题型与分析》,但整个假期,竟然都没想起来该好好务一下“正业”!(这也绝对和夫君态度有关,对于自己参加此类考试,蕤总是报着一种轻蔑的态度――你没事干了!)
考试越来越逼近,才想起来有一本收费标准还没买到,19日下午开完会,赶去上海书城,回到家里,已是晚上8点。没现成饭吃的蕤,自然又开始类似“我看你真是精力没处使”的嘟囔了。
22日中午开始,正正经经地翻开复习资料开始做起练习题来,原为的是找找第二天的考试做题感觉,可这一做,却发现大势不妙:
1、 题目似乎都会,但做题速度奇慢,考试要求3小时内完成25题计算题,而自己这样的速度,恐怕只能打对折;
2、 很多题目虽然原理与自己天天讲授的一致,可考试偏于应用,很多步骤要结合规范。讲课的时候,每遇到这样问题,我总是告诉学生:“这些表格和系数不要求记,将来可查规范”,可由于参加工程实践少,对规范不熟,工民建类的还好些,公路、桥梁、铁路规范则更加不熟悉。做题临时查,不仅耽误时间,也影响正确率。
3、 自己手上的旧规范的确存在弊端,不少系数已经调整。
这一惊非同小可。虽极力说服自己别慌,考不上又没损失,可到此时,才突然发现自己还是非常在意成功与否的。于是,从中午2点开始埋头用功,直到晚上12点,在毫无睡意的情况下强迫自己入眠,将闹钟定在第二天早上6点。(蕤出差杭州,自己瞎折腾也没人理会)
早上突然醒来,看表是凌晨5点。拿出一本自己最不熟悉的“铁路抗震设计”,全身心地用功。6点整,带着一大袋子书,匆匆赶向考场(很远的路程呢)。第一天是专业基础,共140道选择题,其中80题“多项选择”,感觉结果尚好。
第二天是专业案例,需要清醒的头脑投入大量计算,晚上6点多回到家,10点强迫自己入眠。
11点被惊醒,真是天不如人愿――蕤出差回家。
晚上3点半再醒,不知是自己做梦惊醒还是蕤说梦话翻腾让我惊醒。无法再入眠,干脆做题目,时间飞快过去。
8点正式考试,竟然发现自己精神不错,虽然两天只睡了8个小时左右。
但很快,自己所有的弱点――速度慢、规范不熟等暴露无疑。更惨的是,全场,大概只有我一个人翻规范还得先查目录,瞟一眼同道,人家的规范都在书页头上贴满写有分类号的小标签。
赶紧加快做题速度,却又发现有几题做完后答案在所给ABCD选项中都找不到,无奈,选择一个误差最小的用笔涂黑。
头上开始冒汗――这种考试怯场、紧张的感觉似乎很陌生,但真的很可怕。
结束铃声响了,还有4题来不及完成,被监考老师毫不留情地把卷子收走。
唉――“考糊了”,终于体验到学生在我面前说这句话时的心情。
想想也是,这种执业资格证书据说蛮值钱,自己这样的态度和状态如果也能过,那证书还不贬值才怪。
不糊,那才真叫没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