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见网友
“所谓网友,就是在另一个属于精神的世界里分享你精神世界的朋友。”这一信念让我始终觉得与网友不必在现实中相见。这种观点常被人讥笑,但曾有个叫snow的女孩,那个我、float及falcon曾经共同的朋友,好像和我的观点不谋而合。
“可是你见了我啊!”当我阐述自己上述观点的时候,H “抢白” 我,语气里有几分取笑与得意。
H,曾经的网友,如今算是走入了现实的朋友,也是目前为止,自己唯一见过的网友。
“好啦,算你牛行了吧。偶尔一次,本人不幸被某人圈在自己头上的‘光环’照晕了脑袋而已。”我“反唇相讥”。
我俩忍不住一齐大笑。
“知道我第一次见你的感觉吗?觉得你象杨沫笔下的女主角林道静,恬静安详的外表,新旧思维激烈冲突的灵魂。”。H说。
我想,他这种感觉,恐怕多是先入为主,大部分来自对我文字的感受吧。
从未想到自己会约见网友,更没想到的是,会面的地点竟然会是一间“情人咖啡吧”!
和H也算是奇遇。他说,那是他第一次聊天,但不知为什么,他偏偏过来和我打招呼。
如果说,两个人相遇于网络并不奇怪,那这两个相遇的人住在同一个城市就有些巧合了,两个相遇的人生活在同一城市的同一区就更有些玄,而两个住在同一城市同一区的人有着相同的经历、相似的爱好,且能给对方诗词做上一针见血的评论,岂不是玄上加玄?
更有趣的是,他是个医生,而我,那时候正身有小恙,为小腿上一个莫名其妙的圆形肿块忧心忡忡。
曾去过校医院查询,给的是一个模糊的结论。
这H对于我,可不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从你的叙述看,应该没大问题。不过,如果不放心,哪天我可以给你当面确诊一下!”听完我的症状,H如是说。
“当面?”要我打破“不见网友”的“条例”?。
“求医而已,这和约见网友应该意义不同吧”,我说服自己。
于是,在下线之前,我们留下了彼此的电话号码和联系方式。
至此以后,彼此都为工作和生活忙碌,但偶尔,会有email和电话联络。
正式商定见面,已是三个月后,那时,小腿上那莫名其妙的圆形肿块似乎正在消失。
可是,我还是决定赴约。我给自己“破例”的借口是“求医”,尽管自己都对这个借口有点怀疑。
其实,见面的原因,除了一开始就有了的“堂而皇之”理由,还有这三个月来建立的彼此信任感。
见面那天,我穿了一件极其朴素的连衣裙,素面朝天。当我从地铁口顺着滑梯升上地面的时候,心不由得砰砰乱跳起来。
“我们会认出彼此吗?”“陌生人见面,是否会非常尴尬?”我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
我不敢保证能认出对方,尽管之前我们交换过照片,但我只记住了他1.82的个头,背景是纽约,那是他留学期间拍摄的照片。
在我向“约会”地点凝望之际,一位男同胞微笑着向我走来,高高的个头,魁梧的身材,一件白衬衫配着一条灰色的便裤,挺精神的感觉。
你“是y老师吧,”他微笑点头,“我是H”。“哦,幸会,我是y,”我也微笑着,并伸出了手。
原来,一切竟如此简单。
“我们找个地方喝点什么,中午,一起吃顿便饭。”H提议。
“中午不行,我出来的另一任务是买书,半小时后我得离开,”这是早已想好的理由。
H很绅士:“好吧,谨尊小姐意愿,这半小时,我们去喝点东西聊聊天。”
我一向是个路盲,跟着H,我们来到了附近一家外表看来相当雅致的咖啡屋。
进去以后的气氛让我俩都吓了一跳,里面灯光幽暗,一时不适应,似乎伸手看不清五指。
服务生迎了上来: “欢迎光临,俩位请跟我来!”不由分说地把我们引到了座位边,并把一盏蜡烛灯放在桌子上。
我晕。我想,H也蒙了。稀里糊涂地,我俩就这样误入了“情人咖啡吧”。
此景非常尴尬。走,似乎不好,坐进去,黑灯瞎火的,实在可怕,和蕤恋爱时节,似乎也从未涉及如此暧昧的场所。
H的尴尬也决不亚于我。“小姐,可不可以把灯打开?”他向服务生请求道。
“不行,这样吧,我给你们再送来两盏蜡烛灯”,服务生奇怪地看着我们,象看俩‘土老冒’。
“呵呵,y老师大概也和我一样第一次进这样的场地吧。算了,就当体验一下好了。”H都说到这份了,我还能说什么,豁出去,“入乡随俗”吧。
后来发现,这样的场景其实也不赖,至少,第一次见面的所有尴尬都可以在黑暗中悄隐,彼此的谈话如隔着网线,可以自由而流畅许多。
半小时后我们出来,或许,大家都如卸重负。他很绅士地陪我去购书,并把我送到地铁,目送我离开。 一次短暂的“网友约会”,一个晴朗的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