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知周末的“女教授联谊会”活动是去东方艺术中心参观欧洲八音盒艺术展,我竟然象小女生似的激动莫名。出发前特意挑选了一套宝石蓝的针织衫配着同样底色、镶嵌着紫红色和银色牵牛花的及膝长裙,薄施脂粉,让自己尽力显得端庄典雅。总以为,去那样的地方,千万不可以让过分的随意或过度的花枝招展亵渎了心目中的高雅殿堂。出发时才发现,许多同仁们的修饰远远超越了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两位身着旗袍的教授,一位30七八,黑色旗袍配着黑色镂空花纹的披肩,婷婷玉立,让人联想起“花样年华”中的女主角;另一位年近半百,身着粉色的修身旗袍,浑身散发出高贵优雅的气质。
站在马路对面,仰视这座并不陌生的宏伟建筑-东方艺术中心,我的心依旧不由自主地被强烈震撼。这座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建筑,总建筑面积近40,000平方米,外表采用金属夹层玻璃幕墙,远远看去,犹如一朵硕大美丽的 "蝴蝶兰"。走进大厅,那装饰有浅黄、赭红、棕色、灰色的陶瓷挂件的内墙,让我不由自主联想起家中那温馨的、铺有“麻将席”的床(呵呵,罪过)。建筑顶部安装了融入高科技的880多盏嵌入式顶灯,当美妙的旋律在音乐厅奏响时,灯光会随旋律起伏变幻,可以想象,夜色中的东方艺术中心将是多么璀璨奇异、充满动感。

走进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八音盒陈列馆的瞬间,我的血液与呼吸一起被如泉水般的叮咚声凝固。这声音发自一只滚筒式八音盒,据讲解员介绍,这个滚筒嵌有无数刻画精密的凸纹,侧面摆放一排梳状的金属幼条,当金属滚筒转动时,一排金属幼条一齐不同时间刮在各个凸纹上,一首美妙的音乐就此出现。更为奇妙的是,这是一首交响乐,旁边的小鼓与锵随着节奏打出了和谐而美妙的节奏。100多年前,这样精密的工艺完全出自手工,让人无法不从内心发出感谓与赞叹。
最古老、最珍贵的八音盒,是一台印章式袖珍八音盒,由瑞士人安托·法布尔在1796年发明,用纯金打造、形如皇冠,具有印章功能。盒体里暗藏着复杂的机构,轻轻一扭发条,清脆悦耳的叮咚声随即飘出。
 
最有趣的八音盒,是一组融入了表演艺术的人偶八音盒。音乐声中,运茶人偶沿着预定线路转弯穿梭自如,绘画人偶绘出大灰狼与小红帽的童话故事,弹三弦的小丑则和月牙相互戏谑,双目对视的瞬间,月牙伸出舌头对小丑发出善意的嘲笑……
  
而最具有戏剧效果的八音盒,则是一组舞台剧八音盒。
幕布拉开,一个“拉风琴的醉汉”的故事开始。
故事发生在100多年前。一个街头艺人推着风琴车在街上卖艺。不巧的是,车子坏了,他沮丧地坐在路边长椅上喝起了葡萄酒,鼻子、脸在酒精作用下变得通红。渐渐地,思维模糊,进入梦乡……就在这时,搭在一边的破西装的袖子抓住了风琴的摇把,替他演奏起来,悠扬的乐声竟然打动了水道里的小老鼠,它探出了小脑袋听得入神,忘记了今昔何昔......艺人终被音乐唤醒,即刻,衣服停止了演奏,周围仿佛什么也没发生,只有路灯已亮,时钟指向5点,提醒他该回家了......
故事完毕,但醉汉脸部那惟妙惟肖的表情,那瓶中的经历了100多年依旧还残留着的葡萄酒溶液,那美妙的音乐和童话故事,一切的一切,让人对那个久远的年代想入非非。
走出展厅,进入欧式自助餐厅品尝咖啡的时候,我依旧无法让自己的思维从对八音盒的音乐世界的沉浸中清醒。
也许,在科技突飞猛进、一切奇迹都成为可能的今天,八音盒的精巧构造已不是什么难点。但,300多年来八音盒魅力不减的原因,除了她那无与伦比的构思与工艺,还因为她将抽象的音乐凝固成了具体的艺术。这种艺术融入了一种深切的情感与美好的想象,让人对逝去的岁月有了一份穿越时空的追思与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