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丽江的柔软时光
行往丽江的路上,我们听说了这样的故事:
烈日炎炎之下,一个纳西族女子背着大筐踯躅而行,脚步沉重。
忽然,筐里冒出青烟,身后的外国游客大惊之下,紧跑上前将水壶中的水倒入筐中。
筐中一声惊叫。一个休闲坐在筐中抽烟的男子满头茶水,气急败坏。而那纳西女子则小心翼翼放下筐,转身给了目瞪口呆的老外一巴掌。
这就是丽江纳西族的传统—女人承包了所有的重活累活,像宠爱孩子似地宠爱自己男人,而男人,在女人忙碌的田间地头喝酒抽烟、吹拉弹唱。
然而,纳西导游却告诉我们:纳西是个女性崇拜的民族,女子有着崇高的地位,尤其是胖而黑的女子,更是男人心目中的偶像。于是,在丽江,对我们女同胞最唯美的称呼变成;“胖金妹”。
这是一个“双赢”的社会—因为对生殖的崇拜,只有女人才有资格触碰所有与“繁衍生息”相关的活,包括庄稼种植与收割,而男人,则在女人披星戴月忙碌之际专研琴棋书画,让生活锦上添花,正所谓:女人创造物质文明,男人创造精神文明。
而宣科,或许是这“精神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
宣科,现年八十,地道的纳西男人,有着承传母亲的藏贵族血统,被称之“音乐鬼才”,其在国内外的声誉曾和傅聪齐名,因相貌俊朗,又被冠以“印度王子”的美称。
可惜的是,傅聪流落海外,宣科关入牛棚,直到文革结束。
心冷之余,在随后的日子,他成了数学老师。而晚年,忽然灵感复发,组建了这只民间纳西古乐队,队员很多是年逾古稀的老人,演奏的乐曲,几乎是其收集整理的近乎绝唱的民族古乐。
来丽江的第一夜,我便慕名前去聆听。
老实说,我并没有听懂全部。但是,那些年逾古稀的老人,那“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轻妆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几度消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的清唱,婉转幽怨,如泣如诉,仍将我深深打动。
丽江的夜晚,空气中弥漫着香槟的味道,古城交融着古老而又时尚的诱惑,流水在脚下潺潺,对岸霓虹闪烁,鼓乐飘荡。只要你愿意,便可趟过任意一座彩虹桥,进一个酒廊,找一个萍水相逢的人喝酒对歌,或者,加入篝火晚会的狂欢,和陌生人手拉手舞蹈。 丽江的夜,时光是那样柔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