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信息
扬帆
落于:
博文:240篇
网站积分:3278
|
[原创]外婆 |
作者 :扬帆
| 日期 : 2002-06-03 20:39 | 阅读数: 1123 |
之一 外婆84岁了,灰白的头发下,曾经光洁的脸庞笑起来象个核桃,露出几颗早已松动的牙齿。就这个年龄段而言,她实在可称得上是“耳聪目明”,只是腿脚已不太灵便,只能把大部分的时光花费在看电视甚至看小画书上。 小时侯,我的大部分时光是和外婆一起度过的。老爸老妈总有忙不完的工作,大我八岁的姐姐美得象只蝴蝶,在她的同龄小伙伴中骄傲而快乐地翩跹,把她那个瘦得象豆芽、因挑食而显得严重营养不良、黄发黄脸的缠人小妹漫不经心地撇开。而我那颗敏感的小心灵,却总是能得到外婆的千般呵护。在外婆那里,我读到了一颗女性脆弱而又刚强的心,外婆是一本书,一本发黄而又写满坎坷的书。
外婆的家族在当地算是数一数二的大户,她常常会情不自禁地给我讲述她小时侯逢年过节家中的种种排场:她怎样一有机会就偷偷地释放在老爷子高压下被迫裹紧的“三寸金莲”(这样做的“恶果”是外婆的脚趾虽然严重扭曲变形,可那乘机疯长的脚板却远没有“三寸金莲”的“美感”),怎样傲然地坐着轿子去戏院看戏,怎样在私塾里和远房堂妹暗地里较着劲用功,而最终,满脑子“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思想的老爷子又怎样不顾她的哭泣哀求,在她仅读了4年私塾后便硬逼着她辍学回到绣楼学女红, 并给她定上了一门“娃娃亲”。 那时候,婚姻完全凭借“媒妁之言”,一道关键的手续是交换“八字”。很不幸,外婆的“八字”里偏偏被批出“夫妻不到头”的“克夫”凶兆。老爷子心急如焚,暗地里贿赂了算命先生,把“八字”偷偷地换掉,于是,外婆顺利地有了第一个“未婚夫”--个孱弱的小小读书郎,被望子成龙的父亲关在书房里难得出门半步。
然而,外婆终究没能过门。定亲后不到两年,那孱弱的小少爷就得“痨病”(就是现在所说的肺结核)而一命呜呼。 随后的几年,外婆的“亲事”“高不成低不就”,一转眼已经19,竟步入了那个年代被称为“大龄女子”的行列。 好在,外婆娘家“有钱有势”,上门说亲的依旧不断。19.5岁那年,外婆终于出嫁,嫁给了比自己小一岁的外公。 这段婚姻在我看来是彻头彻尾的不幸,可外婆谈起外公却是充满情感。是爱?是恨?或许,用“爱恨交织”来形容会比较贴切吧! 我对外公的全部印象来自外婆的叙述和一幅瓷像。外公早逝,(这里,命运再次显示了它的魔力----外婆的“八字”被偷改了,可“八字”里宿命竟然真的缠绕了外婆一生!)就连留下书籍、文稿和照片也早在文革中被造反派付之一举,这副瓷像也是文革后期经家人多次催讨后才被返还。瓷像上的外公英气逼人,菱角分明的瓜子型脸,嘴角挂着一丝琢磨不透的笑,眼睛大而明亮,饱满的额头写满聪慧。美中不足的是瓷像上而立之年的他竟然有些秃顶。外公只活了40来个春秋,他和外婆的婚姻虽然持续了20余年,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时间却少得可怜! 娶到外婆,在外人看来,外公家实在是门第上“高攀”了,可是,外公却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屈服于“媒妁之言”和家庭的高压,舍下了洋学堂里认识的恋人而和外婆结婚的。对于外婆,他完全没有感觉,新婚之夜,竟合衣而卧,留下伤心的新娘独自偷泣。 (待续)
之二
然而,外婆却决不是只会偷泣的弱女子。凭着她的坚强与干练,即使讨不到丈夫的欢心,她在婆家仍然赢得了几分尊重,即使是那位不冷不热的继母婆婆也对她礼让三分。
外婆的婆家背景复杂,其公公年轻时是出名的浪荡公子,才华横溢,可吃喝嫖赌等恶习却都沾上几分。兄弟们不满他的挥霍,成家立业后均分家另过,几乎和他断绝了来往。分到他名下的产业除去挥霍掉的已所剩不多,幸亏原配的温柔贤惠。在喜得贵子之后,逐渐懂事的他终于也痛改前非,日子过得也算和美。可天有不测风云,原配夫人在生产第二个儿子的时候难产,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继配是位普通的女子,对前妻留下的孩子虽谈不上凶狠毒辣,却也没什么母爱关怀。 在这样的环境长大的外公,既继承了其父亲的才华和英俊潇洒,又在骨子眼里有几分放荡不羁,性格中还带有几分天生的怯弱。他没有勇气反抗“媒妁之言”,却用对妻子的绝顶冷淡来发泄不满,常找借口留在他任教的学堂,而关于他和那位恋人的风言风语也时不时地会传入外婆的耳朵。 外公的恋人叫玫,是那所洋学堂里出名的可人儿。关于枚,外婆的点滴叙述让我相信她绝对是个超凡脱俗的女子。据说,学堂里的男孩子凑在一起言行粗俗放肆之时,只要有人悄悄地喊“玫来啦!”场面立即会变得肃静。这样的女孩子想必有种让人仰视的美,让人只敢观望不敢亵渎。外公与枚,正可谓“风流才子”配“红颜佳人”,“金童玉女”的恋情几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面对外婆的泪水与质问,外公总是对应以沉默,可想而知,外婆是怎样的有气无处撒,有怨无处诉。
外婆终究是个女子,虽不俗却有时难免落于“吃醋”的俗套。终于有一个阴雨天,外婆的女友在街上撞见他俩的亲昵。接到“密报”后,愤怒和嫉妒让外婆失去了理智。 冲到了学校,外婆找到校长,把外公堵在办公室,当着所有同事的面把外公狠很地羞辱了一顿。
外公的风流艳事虽不是无人知晓的天大秘密,可外婆的“大闹学府”仍然引发了人们的猎奇心,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某些对外公本来就心存嫉妒的人更是火上浇油。那时侯,外公真可谓斯文扫地。
“你累了吧?快回去休息,外边下着雨,我送你回家。” 闹够了,气也出得差不多了,围观的外人和劝架的同事差不多都散去的时候,外婆吃惊地发现外公的脸上竟然带着笑,语气出奇地温和! 外公反常的平和让外婆心里直打鼓。 “不用你假慈悲,我自己会回去!”外婆边说边离开了办公室。 “不,今天我一定要送你回家。”依然是不温不火的语调,捉住外婆的胳膊,外公紧跟着走了出来。
那个阴雨天,这对夫妻第一次共打一把伞,状似“亲密”地走在一起,个人心里打着各自的注意,场面想必是极其怪异。外婆的心里涌起一种不祥的预感,腿不由自主地打起了颤,离学校越远,恐惧就越来就越强烈地摄住了外婆的心。 (待续)
之三 “你害怕了?刚才的威风哪去了?”在四周无人的小胡同里,外公的语气好冷。 “你要干什么?”努力想镇定自己的情绪,可外婆的嗓音不争气地发抖。 突然,一阵钻心的痛传到腿上,外婆惊吓地看到外公扔掉了手中的雨伞,高举手中的那根“文明杖”,屏足全身的力气,一杖接一杖狠狠地朝自己的腿部击来。
“哎哟….你……混帐,你敢打我啊!”强烈的疼痛让外婆控制不住大声叫喊。
“是,我打你了,打的就是你这个大小姐,打断你的腿,看你下次还敢不敢到处乱窜?”外公边说,边一杖狠似一杖地击下来,外婆叫骂得越凶,其下手得越重,只几杖,外婆就站立不住跌到在泥水里,衣衫沾满泥泞,鬓发散乱,泪水混着雨水和泥水糊满了整个脸庞。
“还敢叫骂?好,今天我就打到你骂不出声音为止!”外公的手杖落下的频率越发快了。 终于,外婆只敢呜咽,不敢再叫骂了。而外公,也终于停止了他的惩罚,拎着根“文明杖”扬长而去,把那个连站起来都困难的妻子冷酷地丢在雨地里。
那时侯,凡稍有身份的男子,都习惯随身携带“文明杖”出门,而现在,这根“文明杖”却成了敲碎“文明”的利器,这真的是极大的讥讽。
许久,外婆才终于勉强地站了起来,跌跌撞撞地跑回了娘家。一场蕴育良久的战争终于爆发。
外婆提出了“离婚”。 其实,“离婚”并不是外婆真正的目的。早在待嫁闺中的时候,儒雅、才华和英俊潇洒的外公就让外婆芳心暗许---即使其家中一贫如洗,她也情愿以千金之躯下嫁,即使婚后得不到丈夫的心,即使遭受到如此多的痛苦与折磨,她仍然无法改变初衷。 她恨他,只是因爱生恨。 所以,外婆提出离婚,只是为了面子,更重要的,她是要借助舆论和家族的势力给外公一次通牒,让他不得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赔罪,不得不和“枚”诀别。
“外婆,您难道不害怕外公顺水推舟,乘机和您离婚吗?”我曾好奇地问过外婆这个问题。 “不怕。他不敢。一则,他的家族不会让他如此胆大妄为,二则,如他真的答应,我会把离婚的价码提得高高的,让他和他的家庭根本无法承受离婚所带来的一切后果。所以,他离不了。”外婆的回答胸有成竹。 原来如此。 所以,当相关的人都在纷纷议论,认为这桩婚姻已经破裂无疑的时候,只有外婆心中有数,并暗暗地操纵着事态的发展。 一切如外婆所愿,最终的结果是外公当着两家长辈的面写下保证书,并公开向外婆赔罪。
事情过后,这个由外婆苦心经营的家表面风平浪静。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关系似乎有了一定的转机,随后,漂亮可爱的女儿出生了。 可是,聪敏的外婆依然有一种危机感。凭着女性的直觉,她知道,外公对自己的只是几分干练和聪慧的欣赏,仅此而已。 这个家庭里,“枚”是忌禁的话题,可外婆似乎又感到“枚”隐隐约约,无处不在。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事,它几乎把外婆推向死亡。 也正是因为件事,外公终于认识到了什么叫女性的倔强与刚烈、女性的爱与温柔。这件事终于让外公对妻子由敬畏转而产生了几分爱怜, 可这几分爱怜,却几乎是外婆用生命的代价换来!…… (待续)
之四 那是一个平常的日子,看不出暴风骤雨的迹象。 外婆象以往一样给读书的外公送去宵夜,神色异常的外公,看见外婆脸色陡变,随手将正在阅览的什么东西夹进了书中。 第二天,当外公离家之后,外婆开始了她的“大搜查”。 一张靓女的玉照从书扉里掉出,笑盈盈地讥讽着外婆的失败。照片的反面,还有枚亲密的题词。尽管早有预感,可亲眼目睹的事实仍然让外婆掉进冰窟。 外公回来后,看到书房一片狼籍,照片、信还有书的碎片落满一地。 “你疯了!” “是啊,被你逼疯了,我要怎么做你才能满意?我下嫁到你家,相夫教子,有哪点对不起你?” 伤心欲绝的外婆冲了过去,抓住外公的衣襟狠狠地推搡起来。俩人拉拉扯扯地扭到了大厅。吵闹声惊动了熟睡的女儿,孩子蹒跚跑了过来,被眼前的景象吓得哇哇大哭。公公婆婆也冲了出来,想把扭打在一起的儿子媳妇分开。 混乱中,外公狠狠地一把推开了外婆,准备一走了之。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被狠狠推开的外婆站立不稳,踉踉跄跄地后退几步后跌到在墙角,一屁股坐在了安置在墙角的和碳的大铁锅中,和碳的钉耙一下子插进了她的下身! 伴随着外婆的一声惨叫,全场的人都惊呆了。 被扶起的外婆面色惨白,下身的血喷涌而出。 “我要上厕所。。。。。。快扶我去......”外婆声音微弱。 被扶着坐在马桶上的她感觉到一股热流伴随着一阵巨痛从腹部冲出,大叫一声便晕了过去。 她小产了,掉下了一个已成型的男胎。 (待续) 之五 外婆流血不止,昏昏迷迷,请来的大夫束手无策。 “你这个混蛋,我女儿有个好歹,你也休想活命!”看着爱女在死亡线上挣扎,老爷子和老太太几乎疯了。理所当然地,他们把所有的愤怒发泄到了外公头上。 一连几天,外婆嘴里嘟嘟囔囔地说着胡话。 “妈,外面的树上仙子在叫我呢。她那里有很多漂亮的衣服,让我去穿。” “不要去,不要去!你要漂亮衣服,等你好了妈给你做!” “可是,她在叫我啊!我要去了!” “不要,不要理她!你要什么,我们都给你,千万不要去啊!” 认定这是“阎王爷”在“钩魂”了,全家人方寸大乱,围着外婆不停地哭喊。 “我不是故意的,你不能用死亡来惩罚我的过错啊。你一定要活过来,给我个机会赎罪!” 看着流产的儿子和弥留的妻子,恐惧、痛心和强烈的自责让外公几乎崩溃。他不敢合眼,日夜守护在妻子身边。 偶尔,外婆的神智也有清醒的片刻。 “德,我不要走,我不要丢下你和女儿……你从来都不知道我有多么爱你,爱这个家……” 抓住外公的手,外婆眼睛里流露的竟然是无限的爱和不舍。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弥留期间,外婆才有机会真正地表露内心的情感。 “爸爸妈妈,女儿不孝……如果我走了,你们不要为难德……是我自己不小心!你们答应我……”外婆的目光转向父母,眼睛里充满了恳求。 挣扎着说完这几句,外婆又昏迷过去。 “准备后事吧……我真的无能为力了,告辞。”请来的大夫不想看到病人在自己手中死去以免坏了医名,急着想脱身离去。 “不行,你不能走,她还有气,她没有死,你一定要救救她!”听了外婆的真情表白,外公泪如泉涌。他疯了似的抓住大夫的手,根本无法脱身的大夫只好留下,对外婆“死马当活马医”。 “你听到没有,你一定要挺住。只要你活过来,我会好好对你,不再让你受委屈了!”守在外婆床边,外公不停地重复着他的忏悔和誓言。 也许,是命不该绝,也许,是外公的祷告给了外婆活下去的强烈愿望,外婆终于在死亡线上挣扎着又回到了人间。 经过这一次的生死折磨,“枚”才真正地离开了外公。外婆胜利了,但这个胜利却是用儿子和自己生命换来的。可怜的外婆! 然而,相守的平静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太久。外公是鸿,小城从来没有困住他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那一年,女儿四岁,外公以优异的成绩被某地一名牌大学录取。 (待续)
之六 接到通知书的喜悦刚过,忧愁却象一片乌云笼罩了外公的心。路费、学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这个家,到了外公老爷子手中的时候早已破落。家里的日常开支,基本上靠的是外公的薪水维持。 “德,别怪为娘的说话难听,这个学咱们是上不起的。路费、学费咱筹不出不说,你走了,丢下一家老的老,小的小,让我们如何活下去?”平时不冷不热的继母,这时候说话的语气变得更加生硬。 其实,继母的反对也并非完全出于刁难,她所担心的,的确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作为一个女人,谁不渴望宁静的相守?谁愿意在寂寞中独守空房?可外婆更理解外公的抱负与志向,正是这洋溢的才气和不甘平庸的灵魂才让她深深迷恋。 为了外公,外婆第一次和继母婆婆发生了正面的激烈冲突。可是这次继母铁了心。她把持着家中的“财政大权”,没有她的同意,外公(有时候我真恨他骨子眼里的那几分怯懦)也休想拿到必须的费用。 就在外公焦头烂额,一筹莫展的时候,外婆的刚强、倔强和敢作敢为终于扭转了外公的命运。 那时候,女子抛头露面被视作极不体面,但为外公的顺利就学,她四处奔波,自作主张在家中大摆宴席,请来了家族中与公公早已断绝关系的叔叔伯伯以及多年不来往的其他亲戚。 宴席上,外婆举杯敬酒,慷慨陈词: “尊敬的叔叔伯伯们,侄媳妇乃一不才女流,却也知道今年方圆几百里就出了一个大学生,德的光荣也是我们家族的光荣!过去,也许我们有许多的恩恩怨怨,但,这件事情上我相信大家的心情和我一样,毕竟,我们有着血脉的联系啊!还是请各位长辈站出来支持我的丈夫实现他的理想吧,媳妇在此谢谢各位,下辈子给大家做牛做马!” 说完,外婆泣不成声。 外婆的一番话打动了所有的亲友们。酒精和家族的荣辱感使大家抛弃了以往的隔阂,惊叹外婆作为一个女流之辈的勇敢和见识,大家议论纷纷: “是啊,人家一介女流,尚有如此见识,我们这些男子汉,难道还不如一个女流之辈吗!媳妇放心,我们一定全力支持德!” 说到做到。大家慷慨解囊,不仅为外公的求学凑齐了一笔可观的费用,还答应以后会定期接济外公丢下的缺少经济来源的家。 外公离家的那天,整个家族老老少少都来送行,大家敲锣打鼓,鞭炮声响彻云霄,热闹的场面维持了整整一天。而外公,在众多长辈的面前虽没有对外婆流露丝毫的亲热,但眼中饱含的感激泪花......
外公走了,是外婆竭尽全力把他送走的。勇敢的外婆为自己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把光明的大道留给了外公。 如果,外婆知道外公这一走就是5年的寥无音信,而自己,将要独立面对继母婆婆的怨恨和解放土改那翻天覆地的变迁,面对无数的精神与肉体折磨,她还会这样做吗? “会的,我会。”面对我的询问,外婆坚定地告诉了我她的无怨无悔。 (待续)
之七 外公走后,继母婆婆就赌气地把一个家的烂摊子丢给了外婆。 表面看,外婆依然衣着光鲜,环配叮当。可这些娘家陪嫁的东西维持的只是一个辉煌的表面。 为了维持生计,外婆甚至时不时地揽一些刺绣等女红活计以挣钱补贴家用。然而,生活的艰辛,家庭的冷漠并没有让这个曾经娇生惯养的女子倒下。心高气傲的她,甚至不肯到娘家吐露半点苦水。她把全部的希望寄托给了外公,灯下,给女儿朗读来自外公的家信是她生活的最大乐趣。 然而,兵慌马乱,战争连绵。 万幸的话,外公的家书要展转几个月外婆才能收到,大部分的书信发出后却如泥牛入海。而到后来,干脆就是杳无音信。 “妈妈,为什么别人都有爸爸,我却总看不到爸爸呢?爸爸不要我们了吗?昨天隔壁的小宝说爸爸出去找新妈妈去了,扔下我们不要了。” “莹儿乖,爸爸在很远的地方做学问呢,不要听外面的野孩子胡说八道,爸爸怎么会不要莹儿,爸爸毕业后一定会来接我们的!” 常常,外婆搂着女儿,流着泪在灯下给外公写信,尽管发出的信从来没有回音。 “德,为什么没有你的音信?是你出了什么事情,还是信件丢失在艰难的旅途?亦或,你真的在花花世界再次迷失了自己,忘记了曾经的患难与共么? ”
仍然没有外公的消息,令人心慌意乱的消息却是一个接一个。 最让外婆家惊恐万状的,是这兵那兵的一茬接一茬,闹得人心惶惶。听说许多地方都已成为“解放区”,眼下正闹什么“农民运动”,斗地主,分田地。不知道战火什么时候会蔓延到小城?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又该如何?战火是否也燃烧到了远方的亲人所在的城市?远方的亲人,你可安好?! 那时候,很流行一种特殊的“占卦”方式,名曰“请桶儿菩萨”。 我始终没搞清楚其具体的“占卦”操作过程,据说很灵验,只要成功地请来 “菩萨”,(那时侯,菩萨的身体会开始晃动)你所询问的心事,“菩萨”会用一种特殊的图案回答你“是”或者“否”。(记得小时侯,听外婆诉说这些神神秘秘的东西,我常常被一种强烈的神秘感威慑的一句话也说不出。 ) 外婆每次占卦的结果竟然相同—“改朝换代难阻,夫妻团聚有期”。 这么一个喜忧参半的结果虽然让外婆忐忑不安,却也给了她无限的希望。
转眼,四年过去。 小城也终于迎来了“改朝换代”的日子。 也许是“阶级烙印”使然吧,从外婆的叙述里,我感受到了另一种和一贯所受的熏陶--“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不相协调的音符,那就是—苦难和悲愁。也许,这是改朝换代时期,某些阶级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必然经历的阵痛? 土改开始了,工作组第一项工作,就是登记每家的财产,按财产和主事身份划分每个人的“成分”。 外婆娘家的命运可想而知,家中以及乡下的田产自然被没收分给了佃户,人也被管制起来,“不许乱说乱动”。而另一个有着万贯家财的的远房亲戚,其命运则更惨,虽然其有着“大善人”的美称,可仍然被庞大的家产和众多的侍仆所累,被划为恶霸,内定为“枪决”。幸亏一受过其恩惠的“工作组”成员得知消息连夜通风报信,他才及时逃离了故乡,目前生死不明。 至于外婆家,并没有什么“万贯家财”,但被娘家所“牵连”,外婆的处境也非常的艰难。而被叫去谈话的继母婆婆又一口咬定,目前这个家完全是外婆在当,家中的财务收入等情况自己一概不知:“这些邻居都可以作证,我在这个家根本一点主都作不了,完全是受压迫的阶级!” 于是,恶运再一次地降临到外婆头上。
站在工作组王组长面前的外婆,虽相貌普通,但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独特风韵与气质,一双大眼睛闪烁着一种沉稳而坚毅的光芒,令人不敢冒然俯视。 不知为什么,王的心里突然一动。 拉拉杂杂地述说完“党的政策”、“接受改造”、“划清界限”等道貌岸然的话题后,王的话锋突然一转,语气里似乎充满了“怜香惜玉”: “听说你男人几年没有音讯了吧。你也怪不容易的,他在外面一定有了别的女人了,你何必那么死心眼呢?” 接下来的话充满暗示,冰雪聪明的外婆自然知道他的用心。 在几次试探碰到了冷冷的墙壁后,王恼羞成怒,撕下了温柔的伪善面具: “你最好还是老实交代问题。有人反映,你娘家的一部分财产,还有“变天帐”都被转移匿藏到了你这里,和政府作对是没有好结果的!” 外婆被强行关押了起来,家数次被抄,所有稍稍值钱点的东西都被查抄一空。 “知道和人民作对的结果了吧,再不放老实点,还有你苦头吃的。” “其实你何苦来着,那么多有钱人家的太太、姨太太都知道“弃暗投明”改嫁了,你又何必死守着一个抛弃你的人。象你这样的××崽子,别人可是唯恐躲之不及,划不清界限呢。别指望他会那么傻,放着外面的花花世界不闯,来趟你这混水。” 王的话深深刺痛着外婆,所有的痛苦和委屈顷刻间化成了无尽的怒火。看着王那张凑过来的伪善而丑陋的脸,外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屏足全身的力气,不计后果地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接下来的后果可想而知――在王的授意下,外婆被作为拒绝改造的“坏分子”赏了一顿毒打后,又被糊上“高帽”勒令游街。 肉体的折磨也许还可以忍受,精神上的屈辱、痛苦往往最容易催垮人的意志。在众目睽睽下,正被勒令低头认罪的外婆突然眼前一黑,一头栽到倒在地。 “啊,能这样永远地睡着该多好啊。远离痛苦,远离灾难和折磨。”栽倒在深秋冰凉的水泥地上的外婆,朦胧中有一种解脱的痛快。 “妈妈,妈妈,你醒醒啊,妈妈……” 不知过了多久,外婆感到身体被摇晃着,一个稚嫩的声音哭泣着在耳旁呼唤。疼痛又一点点地回到了肉体上。自己在哪里? (待续) |
|
回复人:shz
|
回复时间:2002-10-06 08:48
|
|
回复人:大民
|
回复时间:2002-10-13 15:49
|
|
回复人:大民
|
回复时间:2002-10-13 15:54
|
平实的语调让人感觉更加亲切,更加容易感受到外婆那颗历经苍桑的心。。。
|
|
回复人:大民
|
回复时间:2002-10-13 16:08
|
都说电视剧的体题材取自于生活!果然没错!为了自己一生的挚爱,生命也是可以舍弃的!!!
|
|
回复人:大民
|
回复时间:2002-10-13 16:13
|
是呀!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背后,却是一个女人辛酸的一生!
要写!我们希望你把这个故事写完,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份酸甜!
|
|
回复人:必楚
|
回复时间:2002-10-20 11:13
|
|
回复人:扬帆
|
回复时间:2002-10-21 11:45
|
不是的。
那时侯的通讯与交通的落后我们是无法想象的,加上特殊的政治气候。
那几年外公究竟过得怎样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问题。也许他有过“红颜知己”。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与气候下,外婆似乎并不想深入探究。毕竟,他仍然记挂着“糟糠之妻”,在外婆处境最困难的时候回到了外婆身边,把妻子和女儿接到了自己工作的城市。
|
|
回复人:必楚
|
回复时间:2002-6-12 12:16:41
|
天底下,没有比外婆讲的故事更动人的了,何况,还是关于外婆自己的故事.期待你的连载.
|
|
回复人:必楚
|
回复时间:2002-6-12 12:23:50
|
|
回复人:扬帆
|
回复时间:2002-6-12 16:37:15
|
以前我们的小木屋是放在国外的一个服务器上,由于是免费的“午餐”,难免要任人摆布,忍受各种不便,打不开是人家服务器的问题。如今我们终于申请了属于自己的空间,相信类似的问题将不复存在了。
至于斑竹嘛,当然是老树和扬帆啦^_*
|
|
回复人:必楚
|
回复时间:2002-6-14 10:08:28
|
你用唯美的笔调叙说着所有的爱与怨,平静地描述那一场貌似与你毫无干系,其实令你魂牵梦绕,惊艳不已的风花雪月的事.要让赵宝刚看了,没准他还想把它改编成一部电视剧呢.
|
|
回复人:随感
|
回复时间:2002-7-2 23:11:47
|
感觉还可以`就是悬念无味没有一气呵成,
,努力哦```
|
|
回复人:必楚
|
回复时间:2002-7-22 18:27:58
|
你可是不慌不忙呀,我是着急死了。你平静的铺陈述说吊足了我的胃口。
让爱情的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
回复人:必楚
|
回复时间:2002-7-26 9:18:44
|
承蒙错爱,不敢.哈哈.
上次我说所谓"改电视剧",倒有了合适的人.
外公---赵永煊饰
外婆---周 迅饰
玫 ---徐静蕾饰
......
|
|
回复人:扬帆
|
回复时间:2002-7-3 11:08:30
|
感谢各位的指点与斧正。扬帆亦有同感,好象自己充当的只是一个平淡的叙事者,把这篇东东整得散文不散文,小说非小说的。唉。。。才情有限,加上写作态度不够认真,成就了这篇四不象的东东呢。55555~~~
|
|
回复人:扬帆
|
回复时间:2002-7-8 16:18:54
|
因为他们的婚姻本身就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旧社会的典型悲剧。
|
|
回复人:雨涵
|
回复时间:2002-7-8 9:37:40
|
|
回复人:紫草
|
回复时间:2002-8-11 14:35:22
|
在这个故事里,如要选择一个“最喜爱人物奖”和“最讨厌人物奖”,会是谁呢?
呵呵,来,我先带头投一票“最讨厌”吧。
枚1票——
至于,最喜爱,还要再斟酌一下——
两位斑竹、各位大侠、美眉,大家一起来参加这个评选吧?:)
|
|
回复人:扬帆
|
回复时间:2002-8-11 17:35:32
|
其实我对枚不了解,只知道她很漂亮很优雅。所以,抛开私怨,我并不讨厌她。
我讨厌的人还没有出场,是解放初期土改工作组的一个负责人。道貌岸然的嘴脸,卑鄙下流的人格。因为他,外婆吃尽了苦头。
|
|
回复人:水叶
|
回复时间:2002-8-11 20:31:42
|
|
回复人:老鬼
|
回复时间:2003-03-02 12:32
|
真好真感人~~~~~
同时也出当时那些人们的迷信,
反映出了当时社会~~~~~~~~~~~~~~
高手~~~~~~~~~~~~~~~~~~~~
|
|
回复人:易北河
|
回复时间:2003-03-02 20:18
|
我听说,文学作品的基本使命是给人们讲一个好故事,这也是文学作品跟其他科学、艺术类作品的重要区别。至于作者要借助文学作品宣扬科学、哲学等观点,宜作得越隐晦自然越好。我觉得这篇作品已经实现了讲一个好故事的使命。尤其使人注意的是,作者要写的是当代人不熟悉甚至不感兴趣的题材。要把它写成爱看的东西,需要的就不仅是才华,还要有热忱、爱。谢谢你。
|
|
回复人:思想者
|
回复时间:2003-03-08 13:56
|
|
回复人:扬帆
|
回复时间:2003-09-13 00:11
|
易兄,
其实不完全是扬帆懒惰,把文章留个尾巴晾着,实在是--写下去,故事的情节会有“恶毒攻击..."的嫌疑--如果我按真实记载的话。所以,不知如何下笔...
|
|
回复人:易北河
|
回复时间:2003-09-13 11:49
|
小妹这八篇里,我最喜爱(一)第一段,“外婆八十四岁了,。。。”好象有点大师的影子。你看,往往这样,作者费劲心机,感动读者的只有一、两段或一、两句,所以作家最不是人干的活计。写不下去算了,沈从文就写了一、两部,后来觉得没法再写,后半辈子就搞服饰研究去了。
|
|
回复人:Harry
|
回复时间:2006-08-11 11:58
|
看了新出的第八集,被一种敬佩的感觉驱使着找到前七集,一气读完。故事中多处感人的情节突显了‘外婆’的刚毅与情愫。作者细腻完美的刻划及所设的悬念使这部写真小说引人入胜。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哀婉曲。
|
|
回复人:甘霖
|
回复时间:2008-05-02 13:36
|
刚刚看完了“外婆”,前七集和第八集竟然差了3年啊!你还真沉得住气。 久远得故事,却充满血泪。对外婆更有一份眷惜了。
|
|
回复人:梅贝林
|
回复时间:2008-05-04 18:53
|
这才看到帆姐姐的外婆叙述,很感人。尤其是外婆被外公用文明杖打的时候,我真的很伤心啊,那个时代的人,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啊。还有外婆从生死一线回来,才换得外公的怜惜,代价太大了。外婆晚年应该很幸福吧。
|
|
回复人:城市骆驼
|
回复时间:2008-05-04 20:31
|
以前的小木屋怎么被别的网站侵占了?多怀念小木屋啊!如果能保留小木屋,能经常回去看看,多好啊!老树,能否保留小木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