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雪
因了08年初的南方冰雪和前些天导致华北等地数十人死亡、交通大面积堵塞的罕见暴雪,似乎人人都谈雪色变。大概一段时间内,不会有人在公众场合(特别是石家庄地区)大声唱那首美妙的《我爱你,塞北的雪》了。
今天早上的广播说,南方数省将有大雪降临,不禁使我想起了家乡的冬天,想起我童年记忆中的雪天往事。
记忆中,小时候冬天冷而多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这些人还不知暖气为何物,无论是家中和小学教室里,都是靠烧煤球炉取暖。在很长时间里,我们这座号称甘肃省第二大城市的居民家中大多都没有电灯,我只好经常在屋门口借光看书,所以读小学时,每年冬天手上都会生冻疮。
有一年的冬天特别冷。离学校不远处,一段马路因为被一栋这座城市里当时少有的五层“高楼”挡住了阳光,所以这几十米路段下雪天极易结冰。我们一帮半大小孩,中午放学后就聚在这段路边的人行道上起哄,如“智取生辰纲”中的梁山好汉们对着杨志一行叫道:“倒也!倒也!”一样,朝马路上战战兢兢的行人喝倒彩,看一个个骑车人因为紧张而跌倒在冰面上。
在我的记忆里,绝没有如今学生们那么多的负担和烦恼,上学是一件多好玩的事啊。刚上初中的时候,冬天就盼着下大雪,因为这样接送我们的校车十有八九会“趴窝”,而我们既能在雪地上玩又不需为迟到找理由了。
这样的早晨,天还没亮就出了家门,然后呼朋唤友地叫齐三四个同学,再帮着杏茶铺的大爷开门、生火、拉风箱,不多时,二分钱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杏茶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大家再把各自从家中带来的或是玉米面饼、或是黑面饼、或是发面饼、或是死面饼泡在里面……天已大亮了,我们几个浑身暖和和地、甚至额头上都冒出了细汗,脚下的雪咯吱咯吱地响着,和着我们一路的欢笑声,荡漾在白茫茫的雪路上。
后来,家乡冬天雪少了,大雪就更少了。再以后,我离开了家乡,到了南方,就更难得见到家乡如童年时常有的大雪了。
这几年的冬天,从与母亲的通话里和电视上的天气预报中,得知现在家乡冬天似乎雪又多起来了。
愿家乡年年风调雨顺,家乡亲人健康平安——在这难得一见下雪天的上海,谨献上我的深深祝愿!
2010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