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有月饼,缘于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于是几乎每年就好像那么几天,市面上的月饼总会多了起来。忘了第一次吃月饼是几岁了。只知道不喜欢吃里面的冰糖还有那绿色的有点苦味的硬硬的东西。
于是每次吃的时候,我都会把冰糖和绿色的东西给扔掉,专吃外面的月饼皮和里面少的可怜的豆沙。那时的月饼包装很简单,一张四方形的纸包住了饼子就可以了。对于儿时的月饼,真的没有太多的印象,甚至连味道都快忘的差不多了,但是那个味道奇怪的绿色的硬东西我是忘不了的,到现在想起还是会不喜欢。
唯一有点印象的是下晚自习的某个中秋节,那时中秋不是法定假日,做为学生的我们,还是要去正常上课的。下着雨,好像是周末,我们初二的学生去补习,下课的时候,看到很多人都在讨论中秋节吃月饼的事情。对于中秋节,我一向比较漠然,除了春节能令人兴奋点之外,其它节日过不过都没有所谓。因为和正常的日子一样,没有多大的惊喜。之所以春节可以像烙印般照亮我们,是因为可以有新衣服和压岁钱,那一天,是我们小孩最高兴的一天,虽然手冻的通红,洗澡换衣服的时候冻的瑟瑟发抖,但是这一天可以吃很多好吃的,包括平时爸爸妈妈不让多吃的瓜子花生可以任意吃个够,小口袋里,装了满满的瓜子和花生糖果。那时的糖果就是炒米加点红糖做的,家里一般会做好多,因为简单。可是我极少吃,因为我不喜欢炒米的味道,做婴儿吃的太多了吧,长大了反而淡了。
那时如果口袋里可以有些西瓜子,南瓜子就该扬扬得意了,因为其它的小伙伴都没有。
大年三十,每个孩子可以有十元的压岁钱,小心冀冀的把它藏好,除夕钟声响的时候,熬不住夜就上床睡觉,但是心里却是极度开心的,总想着该怎么花掉这笔大钱。那时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有一块小小的绿豆糕,口袋里有吃的东西,有新白娘子和孙悟空看就是幸福的事。那时恐怕最怕应付的人就是老师吧!总是害怕考试不及格,老师威胁叫家长的时候,真是连钻地缝的心都有。最难熬的是寒假的时候去学校拿成绩单,看着平平无奇的成绩,都想告诉爸妈成绩单被风吹走了,找不着了。也许以为找不到就可以逃避处罚,可是每一次,我都没有将这个谎言说出口,于是,存放在家里书桌里的成绩单,没有一张是100分的,因为我不是一个做100分的人。
写着写着写离题了,本来想就中秋写篇月饼有关的东东,结果整成了儿时记忆了,回过头来说吧。
吃月饼也就是匆匆的入了口,似乎没有赏月一说,只是知道,睡觉的时候背对着月光,如果正对着不小心用手指点了一下,月亮就会把我的耳朵割掉,那时小朋友是很怕少个耳朵的,基乎没有人敢以身试法。于是每个中秋节,都在没有感知的情况下过完了。关于嫦娥,我曾经想像她该是一个美艳绝伦的女子,当我望着月亮的时候,我想像着她呆在那么高,那么形状美丽的地方,心里该是多么高兴,还有一个人可以天天为她砍桂花树,至少做饭时不缺柴火。
而今工作后,每年公司都会分发月饼,包装比十几年前精美多了,价格也是翻了N倍,可是我仍是不怎么喜欢吃它。第一次吃到的广氏月饼应是双黄白莲蓉吧。我无法想像把一颗蛋塞在月饼里是什么味道,拿着精美的盒子,把月饼送了人,盒子留下放下小杂物。但是每年的中秋节,却总是少了家人的陪伴,可以坐在椅子上看高高的月亮,可以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圆圆的月亮,但是却少了家人的絮絮叨语。
尤其今年,到了中秋节的前两天,心居然哀伤起来。不停的听着《似水流年》,又想起小时候妈妈为我扎头发的样子;我起早炒油油饭的样子;夏天跑了一路闪着红红的脸蛋的样子;拿着成绩单不安的样子;外出不舍的样子;追看还珠格的样子;梦想骑自行车的样子;想要可以吃很多零食的样子;那时时光如流年般,快乐总是容易满足,一颗糖会高兴很久,一句赞许的话会笑个不停,而如今,是太奢望了吗?
所以才会显得总是不容易满足,没工作时奢望有份能糊口的工作;终于有了工作,又奢望可以增加收入;终于收入增加了,又奢望遇到一个他;终于遇到他了,又奢望他更懂自己;终于他更懂了,又奢望能有更好的结果;……于是总是在不断的奢望中,迷失自己。
又瞎扯了一通与中秋不应景的话语,好像思绪匮乏了些许。今晚我还是过过小资生活罢,以弥补现在失落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