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信息
北极_雪
落于:
博文:44篇
网站积分:199
|
[原创]叩问心魂 |
作者 :北极_雪
| 日期 : 2003-02-11 19:19 | 阅读数: 358 |
“我的写作因此与文学关系疏浅,或者竟是无关也可能。我只是走得不明不白,不由得唠叨;走得孤单寂寞,四下里张望;走得怵目惊心,便向着不知所终的方向祈祷。”
——史铁生《病隙碎笔2》
史铁生的文章不同于许多作家,没有理论和主义的缠绕,没有投枪和匕首的锋芒,更没有言不由衷的虚伪和泛滥成灾的情绪,他有的只是一种对于心魂在迷途中如何得救的叩问,直逼人本的困境。
“大概是我总坐在四壁之间的缘故,惟一的窗口执意把我推向形而上。”(《史铁生给李健鸣的信》)。有人说史铁生《我与地坛》的出现终于使中国文坛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终极关怀。这在中国一脉而下的“文化形而下繁荣”(如政治介入、强权批判、仅仅停留于社会层面的危机感等等)氛围内是难能可贵的。史铁生对形而上的思考是真诚而严肃的,比如他说:“今生与来世一样,都必是慈与悲的同行,罪与赎的携手,苦难与拯救一致地没有尽头,因而在地球的这边和那边,在时间的此岸与彼岸,都要有心魂应对苦难的路途或方式。”、“神的存在不是由终极答案或终极结果来证明的,而是由终极发问和终极关怀来证明的,面对不尽苦难的不尽发问,便是神的显现,因为恰是这不尽的发问与关怀可以使人的心魂趋向神圣,使人对生命取了崭新的态度,使人崇尚慈爱的理想。”“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样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史铁生以其孩童般的敏感虔诚以及天才的睿智为我们这个彼岸信仰缺失已久的民族构建了一个终极框架——既然此岸的圆满必将导致彼岸的残缺,那么出路只在过程而不在结果,信仰引领我们行走在永恒的拯救之路,趋向神圣的彼岸而不能到达,人在途径中完成修炼。
“性和爱,真是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密码,任何事情中都有它们的作为:一种是走向简单的快慰,一种是走向复杂的困苦。”(史铁生给李健鸣的信)。史铁生对“性”与“爱”曾作过细致严谨的讨论。他说:“爱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间永恒的隔膜。爱是永远的激越,由于每一个‘我’都是孤独。人不仅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而且是一个个分开着被抛来的。”“爱情所以选中性作为表达,作为仪式,正是因为性,以其极端的遮蔽状态和极端的敞开形式,符合了爱的求。……没有什么比性更能体现这两种极端了,爱情所以看中它,正是要以心魂的敞开去敲碎心魂的遮蔽。”“如果仪式之后没有内容,如果敞开的只是肉体、肌肤相依而心魂依然森严壁垒,那最多不过还是‘喜欢’和‘控制不住’……在美妙的肉体唾手可得的年代,心灵的孤独怎样了?爱怎样了?以及,性又随之怎样了呢?”在这个以所谓的“性解放”为时髦而“爱”被视为落伍可笑的时代,史铁生为捍卫“爱”的尊严进行了一场高超的辩白。史铁生将“爱”视为孤独灵魂间的相互敞开。人类走出孤独回归乐园的途径。但“爱”又是以孤独为背景,这就注定了“爱”是不能多向的,因为“倘万众相爱可如情侣,孤独的背景就要消失,于是爱情的原因也将不在。”显然史铁生对于“爱不可多向”的论述完全不同于霸道的封建遗训和冷漠空洞的教条,这是一种充满人性温润的探讨论述。史铁生也以同样的方式对“性”的忠贞问题进行过讨论。他说:“性是爱的仪式,爱情有多么珍重,性行为就要多么珍重。好比,总不能在婚礼上奏哀乐吧,总不能为了收取祭品就屡屡为亲娘老子行葬礼吧。仪式,大约有着图腾的意味,是要虔敬的。改变一种仪式,意味着改变一种信念,毁坏一种仪式就是放弃一种相应的信念。”在这种不能以抽象的逻辑得出正谬的问题上,史铁生将“性”定义为“爱的仪式”而加以论述是有相当深度的。它让人们看清了“性”绝不只是单纯的肉欲,更是对幸福的膜拜。“性的多向”并不是理想的不该,不是逻辑的不通,也不是人性的不欲,而实在是在这种“多样”之后,就难以保证“爱”的存在。
我一向固执地认为史铁生的优美与深刻、虔诚与天才得益于他的残疾。由于他双腿截瘫,使得他对“残疾”的思考犹为深刻。在《给盲童朋友》一文中史铁生写道:“你们想看而不能看。我呢,想走却不能走。那么健全人呢,他们想飞但不能飞——这是一个比喻,就是说健全人也有局限,这些局限也送给他们困苦和磨难。”在史铁生眼里,残疾并非残疾人所独有。残疾即意谓着残缺、限制、阻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残疾人。因此,人世间所需要的不是“特殊”和“歧视”,而是“平等”——如史铁生说:“我们不因为残疾就忍受歧视,也不因为残疾去摘取殊荣。如果我们干得好称赞我们,那仅仅是因为我们干得好,而不是因为我们事先已经有了被称赞的优势。”
在史铁生的散文里,史铁生以虔敬严肃的态度讨探他意识到的一切问题,没有任何的人为禁区。“生与死”探讨得,“娼与妓”也探讨得;“文学与社会”探讨得,“第三者同性恋”也探讨得。史铁生总是说自己是个“禀性愚顽”的人,正因“愚顽”所以思考,正因为心无旁鹜、不谋功利、无拘无束地思考,这个“愚顽”的人最终达到了太多“形而下发达形而上枯萎”的“天才作家”所达不到的深度。 |
|
回复人:北极_雪
|
回复时间:2003-02-12 15:22
|
其实看史铁生的东西并不很多````````````````
如果有写的不对的`````````大家帮忙指点一下````````````
|
|
回复人:扬帆
|
回复时间:2003-02-12 15:24
|
当今,不掺杂任何世俗的功利目的,纯粹为灵魂的栖息而写作的作家可谓寥若晨星了。但是,史铁生的的确确是其中的一个!绝境没有让他沉沦而是让他宁静,宁静地面对苦难,宁静地探讨生命的真谛。
《我与地坛》里,你的确可以读到苦难的升华,生命的升华,在肃穆中感受到真正的人生,这在当今这么个浮躁的年代,实在是难能可贵!
从这个意义上说,“史铁生的优美与深刻、虔诚与天才得益于他的残疾”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我更趋向于认同这一切是因为他有一个健全的大脑,一颗求索的心,一种无以伦比的意志。
另:
我一向以为“爱”是一种感
|
|
回复人:秋子
|
回复时间:2003-02-16 13:55
|
只说了史铁生的观点,你自己也应该有自己的观点吧?是什么呢?
|
|
回复人:思想者
|
回复时间:2003-03-08 14:1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