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信息
裁子
落于:
博文:42篇
网站积分:223
|
[原创]我的学校(之校园篇) |
作者 :裁子
| 日期 : 2003-04-06 10:53 | 阅读数: 376 |
我的学校(之校园篇)
晃晃悠悠过了一年半,关于这段光阴的记忆被时光无情的手撕得支离破碎,无法按顺序回溯。到今天回头一看,才发现混日子简直和混个文凭一样简单。千年前孔老夫子在江边感叹时光如流水般飞逝,而如今我的感叹是,逝去的时光就像开走了的火车,是很难追上的。唯一的挽救办法是,在月台上做好准备,迎接下一列车。
现在处于这所所谓的封闭式学校,一周要关五天才能放出去,听说到了初三要两周才回家一次。有时候独自漫步于校间小道眺望远处的建筑工地和车辆穿梭时,真怀疑自己是身陷囹圄,等到出狱时第三次世界大战都打完了。
记得小学时曾对住校生活十二分向往,恨不得拔自己助长。然而当进入中学生活的实质内容时,我才发现以前的向往是在为自己挖坟墓。
本校由于是建校初期,所以与小学部连成一片。这一状况与当年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与苏联老大哥同气连枝很相似。我们身边充斥着小孩子们,令有的同学怀念起正在远去的天真,有的同学怀念起早已远去的天真。听老师说明年就要在后海那边建一个新校园,所以,我可能会告别这所校园,并告别天真。为此,有必要写一篇文章纪念一下这个禁锢我的地方。那么就从进校门那一刻开始吧。
前年刚踏进学校的门槛时,眼观八方,立即感到以前我的小学校园是多么小啊,小的就像一口井,而我是井底之蛙。在当时我的眼中,这个校园大得简直会使我迷路,就像中国官员的城府,而且曲回折转,看似同一条路,实则通往不同的地方。这与中国官员的见风使舵两面三刀是很相似的。到如今在里面呆久了,又觉得这所学校太小了,简直比上海人的气量还小。而我整天呆在这里,又成了井底之蛙。由此我明白,井底之蛙实在是怀才不遇,被黑暗现实所迫,所禁锢,久而久之,才会目光短浅,如果给它一定空间,给它“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说不定是一块千里眼的材料呢。其实第一眼的感觉往往不可信,就像接触人一样,刚开始认识一个人好比发现了新大陆,觉得她(他)这么多特点;呆在一起久了,就会觉得此人怎么这么没特点阿。
坐在飞机上往下看校园整体是一个像捷克国土的蝙蝠的狭长形,当然我没有坐在飞机上看过学校,如你所知,我也不是空中飞人,所以这是我想象的。
最引人注目的除了那几栋米黄色加绿色的教学楼及宿舍楼外,大概要算足球场与篮球场了。
我曾听过有人称足球场为绿茵场,但我们学校这个恐怕只能称为黄茵场,场地里的草既燥又稀疏,个个面黄肌瘦,仿佛集中营里的犹太孩子,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好现象。否则像国足那样把草地养得像政府官员那么肥头大耳理直气壮,国家队队员们不来惹草,跑到哪儿去拈花去了?
足球场上人满为患,篮球场上人口密度大的更是让人不得不下计划生育的决心,但计划生育向来只能计划自己,别人也是计划生育,只不过是计划生几胎罢了。曾听过一位外国朋友谈到(不知是否吹水),在澳大利亚网球场都免费开放,打的人都稀稀拉拉,两相对照,唉,多生可畏!篮球场只有四个篮球架,各班占地为王,大家都只能打半场,练习阵地进攻,关于篮球场上的事,本人将另行撰文行述。
下面说到生活区。首先是食堂。食堂是我们充实自己、打好革命本钱基础的场所,所以非常重要。俗语云“人是钢,饭是铁”——说到这,让我想起某日与一位仁兄于饭堂排队打饭,该仁兄大概是饿坏了,竟脱口而出:“人是饭,铁是钢!”此言一出,引无数英雄竞喷饭。我们食堂规模宏大,可容纳千人,每到开饭时间,无数饿虾涌入,嘈杂翻天,常令我想起小时候在镇上赶集。衔肉大嚼之声、大谈国事之声、哈哈大笑之声,声声入耳。我想,这种千人大会餐的场面还是颇值得回味的吧。
我们群居于饭堂之上,宿舍是我们休息补充之地。宿舍共六楼,第六楼是女生宿舍。每层楼道极狭长,站在东边楼梯口瞭望西边楼梯口,感觉比唐僧取经还远。每间宿舍共四张床,八个铺位。笔者关于自己的宿舍没什么话说,只是认为本宿舍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参观过笔者宿舍的人必定会加倍注重环境保护,因为他们看到了不注意环境保护的后果。宿舍楼顶原本是夜晚观星赏月纳凉风的风水宝地。记得2002年那场百年难遇的流星雨于夜半时分划过天际时,我们很多人都从被子里跳出来,涌上天台观赏,场面一时混乱得像文化大革命时的红卫兵游行,把镇守我们的为数不多的生活老师们惊得花容失色,平时一贯以凶狠残暴著称的楼长和守夜人也管不住。除了这次特殊情况以外,在夏天酷热难耐的晚上,下了晚自习,也会有很多学生上天台乘凉。但其实很多同学都是以纳凉为幌子,躲在这个幌子后兴风作浪,擦出比夏日骄阳还要猛烈的爱火花。除此之外,也有些男生游荡于天台,说什么来找灵感,或是诗兴大发,这类人大多面容憔悴、言语气若游丝,很有点颓废诗人的味道。但后来学校方面大概为学生的身体担忧,酷暑难熬,怕学生被爱情之火烧的中暑,于是关闭天台的铁门,下了晚自习学生们就只能呆在空调房里。这样一来不仅斩断了很多情丝,连颓废诗人也一并遭殃。后来颓废派诗人大都另投它业,否则我想,学校的文学水平也不至于现在这样废吧。
|
|
回复人:裁子
|
回复时间:2003-04-06 10:55
|
|
回复人:老树
|
回复时间:2003-04-07 17:33
|
|
回复人:必楚
|
回复时间:2003-04-08 09:17
|
这种感受在今天我也是有的,但当年真是没有这般象一个局外人的视觉。
真的不错。
|
|
回复人:兰亭
|
回复时间:2003-04-08 13:53
|
那时候的我们的确还处在“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混沌状态呢。现在的孩子好像真的比我们更有思想啊。
|
|
回复人:endless
|
回复时间:2003-04-13 09:33
|
|
|